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開展跨省環境執法聯動、構建長三角工業互聯網集群……長三角城市群間經濟協同和生態協同持續提速。以此為契機,安徽宣城與蘇浙滬城市群之間“跨界促融”,合奏長三角綠色新樂章。安徽宣城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區域生態屏障,推行林長制、河長制、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探索出一條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之路。
水岸共治 守護長三角生態屏障
粉墻黛瓦的古民居、 滄桑古樸的抗日舊址、掩映在參天古樹下的民宿……位于宣城市涇縣的馬頭祥養生觀光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每年吸引眾多來自長三角的自駕游游客。就在距馬頭祥養生觀光園1公里處,依托原汁原味的馬頭老街,一座投資6.4億的浙商小鎮正在啟動建設。
涇縣馬頭林場場長王猛介紹,馬頭祥養生觀光園的前身是一座建場百年的國有林場,同其他國有林場一樣,曾經“靠山吃山”,發展活力嚴重欠缺,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
為馬頭林場重現生機活力帶來契機的是宣城市推行的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改革。在生態優先的基礎上,宣城市實行一山一策,結合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每年培育10家森林旅游觀光點,打造長三角生態旅游后花園,充分激發林業的發展活力。
處于發展困境的馬頭林場抓住林長制和國有林場改革的契機,盤活老場區閑置資產。林場良好的森林資源和百年歷史遺存,吸引浙江錢王生態園林有限公司投資1.23億元創建馬頭祥養生觀光園。
“林長制推動增綠、護綠、用綠,提升森林質量,促進了馬頭祥養生觀光園森林旅游的發展。”馬頭祥養生觀光園副總經理陳學英告訴記者,園區進行樹種結構優化,種植櫻花、紫薇、桂花等觀賞類花木4000余畝。同時,原有樹木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所有古樹被掛牌保護,有專人負責巡查。園區內80多年樹齡以上的青檀就有2000多棵,這些古樹如今也成為園區一張生態名片。
“我們每年要接待長三角等地的游客10萬人次。園區吸納了附近馬頭村150余農戶和10戶貧困戶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0余元。同時,公司與附近農戶簽訂合同,通過園區的餐飲部、特產超市等幫助農民銷售農副產品。”陳學英說,宣城的生態文化非常好,公司又追加投資,在附近打造浙商小鎮。
記者獲悉,以林長制為抓手,宣城大力推進國土綠化、生態修復、城市綠化提升,完成營造林187萬畝。
出臺市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方案、探索“河長制+警務室”模式、開展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治理、打造“可游可賞、生態休閑”河道……在推行林長制的同時,宣城不斷深化河長制改革,推動河常治、水長清,進一步提升這座以文房四寶著稱的古城“顏值”。
水陽江、青弋江是長江在皖境內的最大支流。為了實現水清岸綠,宣城明確水陽江、青弋江干流“1公里”范圍內,除必須實施的防洪護岸等事關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建設項目,禁止新批建設項目,禁止布局新的工業園區,已批未開工的項目,依法停止建設,支持重新選址。
“作為新宣城人,我感覺這里越來越宜居!”杭州人喻國強是宣城與蕭山共建的羽絨產業園負責人,5年來的工作經歷讓他對宣城的生態環境深有感觸。水岸共治釋放生態紅利,宣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全年空氣優良天數占比高達87.9%。
動能轉換 綠色引擎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幫助我們持續改善生產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廣德亞太汽車智能制動系統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勇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生產汽車零配件,去年一年產值2億元,2019年產值預計達到4億元。
在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從配料、鑄造到檢測,基本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操作,數字化一體倉庫也正在建設中。
跨界促融助力長三角產業智能升級。2018年包括宣城在內的長三角九地共同發布了《G60科創走廊推進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九地開展制度對接,共同聚焦優勢平臺、產業示范、技術研發等方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工業互聯網集群建設,為先進制造裝上“智腦”。以此為契機,宣城市啟動“萬家企業上云”計劃、引進推廣應用智能協作機器人、打造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加快動能轉換。
“開發區管委會替我們量身改建了廠房,對破產的前鋒電子公司閑置資源進行升級改造,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促進企業快速形成生產力。”安徽五行動力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從建廠到出產產品只用了5個月時間,現在公司日產鋰離子電池4萬支,年底可達8萬支/天,預計年銷售額15億元。
長三角一體化推動區域內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宣城市抓住機遇,持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政府牽線,通過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引入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產業。2018年宣城市戰略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9%。
共商共建共享 打造美麗綠色長三角
共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開展跨省環境執法聯動、共享環保監測數據……從共飲長江水到共擔一份責,宣城與蘇浙滬等地環保協調聯動趨向常態、高頻,區域生態協同走向深化。
跨界協作解決了環保領域的一些難點突出問題。宣城市毗鄰蘇浙滬等發達地區,一些不法企業過去常通過水運、陸路向安徽轉移固廢,宣城的廣德縣、郎溪縣及時與南京市、湖州市環保部門聯系,建立了協調調查機制。經多部門通力合作,多起固廢跨境傾倒事件依法得到及時妥善處置。
長三角城市間地緣相近,生態環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宣城市宣州區與南京市高淳區在水陽江出境斷面合作建設一座水質自動監控站,共享監測數據,及時掌握跨界水環境狀況和污染負荷變化情況,對環固城湖流域實施環境聯合整治及日常環境執法互查。
跨區政策的制定推動長三角生態協同機制不斷完善。宣城結合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共同編制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強化生態環境共建共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到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良好的生態資源推動了宣城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皖南川藏線”、水墨汀溪、月亮灣等一大批山水景觀成為長三角生態廊道上的璀璨明珠,2018年宣城市接待國內外游客365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1.86億元。
?
店老板私下透露,春節前進了一大批這種專供過年的禮盒,一個禮盒進價20元,賣上50元也比特侖蘇便宜,但農村人買上也是過節走親戚,看著高檔,銷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