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回顧2019年時,這將成為中國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
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規劃綱要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這份3萬多字的規劃綱要分為發展背景、總體要求、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等十二個章節。專家表示,含金量十足的規劃綱要發布,標志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入新階段,也將助力長三角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長江從崇明島(前)和江蘇省海門市之間流向大海。記者 方喆 攝
“一體化”:形成高質量發展區域集群
這份規劃綱要包括范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等多個規劃基本要素。在總的規劃范圍方面,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
對于中心區的界定,規劃綱要提出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
業內人士認為,規劃范圍地處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戰略地位極為突出。在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全國三分之一的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三分之一的進出口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投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表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后,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一種戰略疊加和戰略升華,豐富完善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
吳曉華說,“一體化”不是“一樣化”,關鍵是統一有序,增加區域綜合實力,激活整體活力,增強主體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綱要單獨列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并以此作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抓手。
規劃綱要提出: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說,未來一段時間,示范區有兩項最重要的任務,一是率先探索,將生態的優勢轉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二是從區域的項目協同走向一體化的制度創新。
馬春雷表示,推進示范區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做實一小片,進而協調一大片,最終引領一整片。也就是說,示范區的制度創新成果不僅要推廣到整個長三角,還要為全國的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出一整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模式。
馬春雷總結示范區制度創新的主要任務為“6+2”制度創新,所謂6,是指示范區要探索規劃管理、土地管理、投資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所謂2,是指生態保護、公共信用。
在“一體化”方面,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8%;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5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歲……在“一體化”方面,一系列具體目標的提出也讓這一進程更有感受度。
“高質量”: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規劃綱要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科創+產業”道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創中心建設為引領,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大飛機、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點領域。
規劃綱要提出,以上海臨港等地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方面,新片區近100天建設發展也可以看出一些未來發力方向。10月19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兩個月之際,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共16條,以及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四大重點產業共40條支持措施,進一步推動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
根據最新發布的產業地圖,臨港新片區將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綠色再制造七大前沿產業,以及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服務等五大現代服務業,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今年11月上旬,首批國產特斯拉的試制車在臨港正式下線。從工廠奠基到開始試生產,特斯拉只花了10個月時間,“臨港速度”由此在國際上傳開、打響。特斯拉的體驗是臨港營商環境的縮影。既要強化基礎設施“硬支撐”,更要優化發展“軟環境”, 臨港正在用高水平的環境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陳杰表示,圍繞前沿產業、高端服務、創新協同三大功能,相關產業政策將釋放新一輪政策紅利,增強區域創造力和競爭力,推動臨港新片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
要想引來“金鳳凰”,必須種好“梧桐樹”。在臨港奉賢園區的生命科技園,記者看到,設計簡約、布局合理的標準化廠房已初具雛形,預計年底前竣工,屆時會有40家企業入駐。項目經理彭靜穎說,標準化廠房的底層高達8米,主要考慮到生物醫藥企業安置發酵罐的需要。“廠房的面積從2000平方米到15000平方米不等,對應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標準的基礎設施支撐。規劃綱要提出,要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提升省際公路通達能力,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協同推進港口航道建設。
機場群建設方面提出,鞏固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強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輻射能力;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增強寧波、溫州等區域航空服務能力,支持蘇南碩放機場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
業內人士指出,長三角城市帶內雖然擁有水運、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交通線網密度和運量均是全國同類區域較高的,但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落后于本地區的經濟和城市化水平,尤其在跨省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的建設方面缺乏統籌規劃,不利于長三角城市一體化進程。
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首席執行官方建宏表示,應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助力長三角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軌道交通領域,深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將在行政審批制度、投融資機制、回報機制、經營管理體制方面的探索,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趟出新路,也讓長三角經濟更具“粘合力”。
區域聯動:發揮上海龍頭作用
從上海市中心出發往西南方向行駛約110公里,就到了以錢塘潮和皮革城聞名的浙江省海寧市。作為滬浙首個緊密合作的開發區項目,漕河涇海寧分區于2009年正式啟動。經過10年建設,這個合作園區已成為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樣本,被寫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走進漕河涇海寧分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花園式的產業園區——科技綠洲。一幢幢高標準的廠房掩映在綠樹中,還配有銀行、食堂和咖吧等生活設施,宛如上海總部的翻版。“漕河涇作為國家級開發區,就是要把先進的開發理念、園區品牌帶到海寧來。比如科技綠洲里的標準廠房,在海寧屬于首開先河,推出后非常受歡迎。”漕河涇海寧分區公司副總經理林剛說。
規劃綱要明確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以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推動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輸出,服務輻射長三角。
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決破除制約一體化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統一規范的制度體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全面實施全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標準統一管理制度;促進要素市場一體化……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說,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引領我國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也有利于完善改革開放的空間格局,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
世邦魏理仕華東區研究部主管陸燕表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城市群發展方向,不僅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更提升長三角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各都市圈各區域之間“基建+人才+產業”將進一步升級,上海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
西電集團承擔著促進我國輸變配電裝備技術進步和為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關鍵設備的任務,為特高壓輸電這張“中國制造”名片打上了自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