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第146屆會議在日內瓦召開。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全面介紹了世衛組織與中方密切溝通配合、大力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抗疫努力的情況。
譚德塞在會上強調,目前各國應基于事實,科學理性統籌兼顧,采取令人信服的措施,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濫用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防范是必要的,但無需過度反應”。
在這次會議上,許多國家均對中國表達了贊賞。坦桑尼亞參會官員代表非洲區國家表示,正是由于中方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非洲才尚未出現確診病例。德國代表贊揚中國行動迅速,及時分享信息,并與世衛組織保持密切合作。
美國對中國人民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贊賞,強調這不僅是保護中國人民,更維護了全球衛生安全。瑞士則表示中國的防控和診療措施堪稱典范,愿意和中國人民一道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副代表李松在會議上呼吁,國際社會要團結協作,以科學、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開展疫情防控,公正、客觀、冷靜、理性地看待新疾病,不要過度地、負面地、消極地解讀,或者人為制造恐慌,干擾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大局。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衛組織發布消息,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幾天來,多位世衛官員和專家均表示,這一舉動是世衛組織應對重大疫情的常規做法,無須過分恐慌。
有世衛組織官員認為,在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地球村的當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防范疾病及其他公共衛生威脅。為了維護地區和全球衛生安全,對全球性挑戰進行全球性應對,世衛組織才設置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幫助各國加強輸入性病例的監測和管理,同時通過國際協作促進疫苗和藥物研發。
有專家表示,中國和中國人民采取了有力和透明的措施并有望取得成功,只是鑒于這一疫情在中國之外的幾個國家出現了病例,“認為有必要在國際范圍內采取協調一致的措施,以便讓中國以外的一些地區更好地應對,同時也更好地獲得必要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不意味著各國應該采取更多的交通和貿易限制措施。恰恰相反,無論是世衛組織總干事也好,還是緊急委員會也好,他們共同的聲音,是充分肯定中國已經采取的果斷措施及其成效,呼吁各國不要給國際旅行和貿易設置不必要的障礙。
從《國際衛生條例》的立法意圖來看,世衛組織設置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機制的目的之一,正是規范各國應對地區或全球性公共衛生風險的做法和措施,使之盡可能地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避免對旅行、貿易和經濟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帶來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
譚德塞強調:“現在重要的不是恐懼而是事實,不是謠言而是科學,不是污名化而是團結。”
自2007年6月《國際衛生條例》生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共宣布過五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發端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西非埃博拉疫情、巴西寨卡病毒疫情等。在這些疫情中,世衛組織大多不建議采取過分的國際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目前,這些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總體看,主要疫情國也沒有受到災難性的沖擊。
?
記者在這里調研采訪發現,由于氣候干旱、水源補給短缺等原因,渾善達克沙地近年來蓄水力下降,四大水系水量大幅減少,一些河流斷流,40%以上的湖泊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