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對于人民健康的威脅仍不容忽視。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近十年來我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專家表示,早癌篩查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國內早癌篩查市場潛力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早癌篩查推廣仍面臨三大痛點,需各方共同努力,倡導健康生活,普及預防篩查、早診早治等知識,加大早癌篩查的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建設,多管齊下,推動癌癥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規范化診療,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率。
癌癥發病率上升早癌篩查刻不容緩
惡性腫瘤(癌癥)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10月16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癌癥中心主任赫捷透露,根據近十年來我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
根據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近年來,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發病率仍居高不下。21世紀,癌癥預計將成為世界各國首要的死亡原因,以及延長預期壽命最重要的障礙。
“其實癌癥是可以預防的。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規范治療等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杜鵬表示,約1/3的癌癥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得到預防,而很多癌癥如果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3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北京抗癌協會秘書長秦茵表示,早癌篩查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由于大多數癌癥早期沒有癥狀、隱匿性強的特點,常常會被漏診,只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才能夠將其準確識別出來,并進行早期治療,讓高危人群盡早擺脫癌癥的陰影。
三大痛點成早癌篩查推廣掣肘
不少企業和投資機構看到了早癌篩查領域的巨大市場。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有分析稱,我國腫瘤診療市場空間約有四萬億人民幣,而早癌篩查市場則占據20%~30%的市場份額,市場前景廣闊。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關鍵詞含“腫瘤檢測”的企業數量有1225家。不少企業和機構早已在早癌篩查市場布局,例如華大基因,從2008年就開始著手研究宮頸癌的基因篩查研究,2018年正式設立了癌癥早篩研究的專項。
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數極COO趙瑾表示,癌癥這一嚴重影響大眾健康的疾病,它的早期防控效果還不夠理想,華大基因一直在關注基因技術進行早癌篩查的可能性,并正在做該領域的技術探索和前瞻布局。
趙瑾表示,隨著健康中國癌癥專項行動的實施,民眾對健康認知的不斷提升,新的早篩技術的不斷問世,癌癥早篩市場具有巨大潛力,按照中國人口測算,未來可能達到千億級市場。“癌癥防治,我們認為最終防大于治,因此非常看好早篩這塊的中長期前景。雖然目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三五年,整個產業可能呈現爆發式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國內仍然沒有真正地形成一個很好的行業發展和投資環境。”佰澤醫療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徐旭說道。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在早癌篩查領域仍存在三大痛點,成為行業掣肘。
首先,在早癌篩查方面,國內大多數民眾意識淡薄,早癌篩查普及率較低。
近日發布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顯示,患者對此類疾病的各方面認知水平都較低。數據顯示,得病前,64%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高危因素、85%對早期篩查缺乏認知,這也導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
趙瑾認為,技術上,國內外早癌篩查差距不大,但與歐美日相比,我國民眾的篩查意識是比較薄弱的,早篩領域整體投入不夠,積累的醫學證據也相對缺乏,歐美日一些國家在這方面有些經驗可供借鑒。美國的腸癌早篩基因檢測已經進入了醫保,而我們國家在癌癥篩查方面大部分篩查項目沒有納入醫保和公共衛生項目,在民眾篩查意識薄弱的情況下,要實現大范圍推廣還是比較困難。
“我國不少中老年人,存在諱疾忌醫的想法,不愿意去面對這件事,也不愿意去做(早癌篩查)。再加上全套標準化篩查的費用較為昂貴且不納入醫保,民眾大多望而卻步,經濟負擔沉重。”徐旭說道。
其次,早癌篩查市場進入門檻低,市場魚龍混雜。
“現在的情況是,‘公立醫院有能力沒空間,私立機構有條件沒能力。’一方面,公立的無論是三級綜合或者腫瘤專科醫院,有技術能力而沒服務空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公立基層醫院或是私立醫院和體檢機構,有空間和動力,但又缺乏技術能力和專業人員。”徐旭說道。
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市場化機構大肆宣揚所謂國際先進的“唾液”基因檢測、“一滴血”、“PET-CT”等早癌篩查手段。有的甚至打價格差,號稱低價全套標準篩查,引誘消費者。一時間,市場上呈現魚龍混雜景象。
“對于普通人而言,一些過度夸大的市場化檢測篩查不宜推廣,一方面是缺少可靠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會給消費者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和醫療負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楊勇說道。
杜鵬也表示,致癌因素十分復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早癌篩查。
第三,當前我國仍未出臺完整的腫瘤早期篩查標準指南。究竟什么樣的人需要做早癌篩查?早癌篩查應該篩查哪些項目?什么樣的機構擁有早癌篩查的資質?這些問題并沒有答案。
“針對一些比較成熟篩查診療技術的腫瘤,應該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規范化的早癌篩查體系。”杜鵬表示。雖然國家十分重視癌癥的防治領域,但官方尚未出臺一個統一的腫瘤篩查指南。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區域的腫瘤有不同的發病率,需要國家制定一個癌癥篩查的標準規范,形成框架模板在全國推行,各省市再據此做適當的優化和結構性調整。
徐旭也表示,之前頒布的一些指南都是地域性、協會性的,并沒有形成一個廣泛的規范化診療的專家共識。
需多方努力攜手推進
業內人士與行業專家表示,推進早癌篩查普及,僅靠個人或某個機構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共同攜手,倡導健康生活,普及預防篩查、早診早治等知識,加大早癌篩查的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建設,多管齊下,推動癌癥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規范化診療,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率。
趙瑾表示,作為早癌篩查企業的一員,希望國家能夠快速健全癌癥篩查體系,制定相關的指南和標準,讓新型的篩查技術和方案盡快能夠應用于民生健康;有條件地區可將早篩項目納入醫保和政府公衛項目,將會有利于擴大篩查范圍發現更多的早期患者;另外加強癌癥早篩的知識科普和健康教育,提升全民正確防癌的認知。“我們期待在健康中國國策的引導之下,可以實現早癌篩查人人可及,讓越來越多的家庭遠離癌癥。”
今年8月,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成立,同時,早癌篩查平臺“ECS計劃”也同時推出。“最專業的醫生,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痛苦,發現最小最早的病變。”杜鵬表示,這五個“最”,就是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近百位專家的共同理念。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張曉東介紹說,早癌篩查中心將依托“ECS計劃”這一早癌篩查平臺努力推廣早癌篩查,參與篩查的來自北京腫瘤醫院、北大醫院、北醫三院、北京友誼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京城大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或研究員們,將定期在平臺上以直播、短視頻或圖文等多種形式,為大家介紹通俗易懂的防癌和抗癌知識。在直播過程中,網友還可以向專家提問、互動。
杜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目前正在做兩方面工作,一是配合國家公益性的宣教,出臺標準化的早癌篩查指南,提高老百姓的防癌查癌的意識,讓國家整體的腫瘤防治水平上一個臺階;二是與市場上早癌篩查中心機構合作,用指南協助他們提高相關專業技術水平,共享篩查數據,尋找規律性因素,共同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北京市癌癥早期篩查的指南預計2020年11月正式向社會公布。他希望該指南的建立與推廣能夠推動早癌篩查的診療規范化、標準化,起到行業標桿的引領作用。
“指南的良性運作方式,一定是公立的腫瘤醫院、比較規范的社會民營醫療機構、腫瘤協會三方共同推動。”徐旭表示,此外,科學防癌健康觀的建立,也離不開政府、公益團體、媒體等機構的共同參與。“由政府牽頭,在行業監管的基礎上去做一個更有公信力的互聯網+平臺,發揮新媒體優勢,才能更好地展開健康宣教的普及。”徐旭說。
山東省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依靠創新打開“兩山”轉化通道,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高水平轉化、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