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工業基地,總會給人留下重工業集中、高能耗產業密集等“標簽”式印象。新春伊始,記者在老工業基地吉林調研時發現,通過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呈現一些新變化:汽車等傳統產業借新能源謀求新突破、高能耗產業用上“綠電”、冰雪等“無煙產業”漸成氣候……這些新的變化猶如春風送暖,潤物無聲地改變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呈現出發展新圖景、新態勢。
?
工人在一汽-大眾長春基地總裝車間裝配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
變新了:傳統產業走向“新能源化”
3月的吉林大地,春風和煦,奧迪在中國首個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基地即將動工建設。
一年之前,中國一汽、德國奧迪公司、長春市政府以視頻連線方式簽署三方協議,宣布一汽奧迪新能源汽車項目落位長春。項目規劃引入PPE高端純電動車平臺,首個工廠計劃投資超過300億元。
長春,這座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的城市,也是我國最為知名的行走機械工業基地之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邁出了一大步。
“作為奧迪最新的生產基地,該工廠將在數字化、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樹立全新標準。通過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我們將為中國電動出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博士說。
這是世界工業巨頭在中國的新嘗試。據介紹,這一全新工廠將利用信息技術架構使所有流程聯網。工廠欲實施“零排放計劃”,通過二氧化碳中和方式進行汽車制造。除了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車間等生產區域外,工廠還將配備自己的電池裝配車間。
同時“更新”的還有汽車產業鏈。2月末,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項目在長春正式開工。這家由中國一汽集團、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冊成立的企業,是吉林省加快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萬億級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推動民族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新賽道上實現超越領先。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滿足60萬輛電動汽車配置需求,實現年產值200億元以上。
對于吉林省而言,汽車產業“一業獨大”也是導致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痼疾。布局新賽道,吉林省謀劃更多產業“新能源化”。
設計生產了“復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也是吉林省工業制造的“金名片”。搶抓“雙碳”時代機遇、加快綠色低碳發展,2月28日,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100天的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全面啟動,“金名片”邁向“新能源”。
據介紹,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450億元,風光發電總裝機規模500萬千瓦。基地建成后能夠形成風電整機、葉片、發電機、儲能設備等裝備制造產業鏈,年產值400億元,將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構建產業示范園區,直接拉動創造就業崗位4000多個,成為中國中車集團在吉林省第二大產業基地。
“新能源”風勁吹,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不斷更新,更多消費者開始關注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如今在長春街頭,綠色牌照的新能源出租車和私家車越來越多。2021年,吉林省啟動“旗E春城 綠色吉林”項目,2000多臺紅旗新能源換電出租車上線運營。
來自吉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吉林省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9.4億元,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7萬輛,同比增長1.4倍。
變綠了:“陸上三峽”助力低碳化振興
日前,吉林省單體規模最大風電項目——大唐向陽風電場二期工程600MW風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這一位于白城洮南的風電項目總投資40多億元,每年將提供清潔電能23億度,節約標準煤約6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5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15萬噸,是吉林省構建清潔低碳綠色電力體系的重要嘗試。
數十年來,吉林等老工業基地一直都是高能耗產業的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較大。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路,吉林省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格外重視能源轉型升級。
吉林省地處高緯度地區,土地平闊,是國內風能、太陽能資源最優越的區域之一。全省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可裝機容量1.15億千瓦,目前開發率僅8%,發展空間巨大。
在這樣的資源優勢下,吉林規劃實施了“陸上三峽”工程,在白城、松原等地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力爭到“十四五”末,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建設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即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制氫基地,助力綠色低碳化振興。
目前,華能、大唐、華電、中廣核、吉電股份、三峽集團等“國字號”能源開發企業,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三一集團、陽光電源等能源裝備制造頭部企業陸續進駐吉林。
在新能源發電基礎上,吉林省還在謀劃利用風能、光能等清潔能源制氫,延伸新能源產業鏈,建設“綠電”園區。白城市從2018年開始謀劃建設“中國北方氫谷”,利用風能、光能等清潔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
“電解水制氫在使用中,不管是直接燃燒,還是通過氫燃料電池轉化成電能等,直接排放物都是水,全流程都是綠色的。”白城市能源局局長張曉波說,氫作為工業原料和工業燃料,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子、冶金、航空航天、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行業,可以形成“綠電”工業園區。
截至2022年2月底,白城電源裝機998.4萬千瓦。其中,火電182.1萬千瓦,風電610.6萬千瓦,太陽能190.7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優于全國同類地區。
專家認為,使用“綠電”生產的產品,未來在國際市場將更有競爭力。吉林謀劃在白城、松原建設兩個“綠電”園區,采取新能源直供園區用電,打造“新能源+儲能+局域電網”的源網荷儲模式,實現綠色用電,降低用電成本,形成電價洼地,吸引用電大戶落戶,促進老工業基地綠色低碳振興。
變輕了:冬奧東風吹熱“無煙產業”
身著彩色滑雪服的運動愛好者腳踏雪板,輕盈地從山頂飛馳而下,揚起厚厚的白雪;老鄉家熱乎的炕頭坐著第一次來賞冰玩雪的游客,灶臺魚、糖葫蘆是北國風光之外尤其味美香甜的記憶。
2021-2022雪季,老工業基地變身旅游新熱點。近年來,吉林省大力發展服務業,向冰天雪地、綠水青山“要效益”。
冰雪產業被稱為“無煙產業”,吉林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產業優勢。吉林位于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這里降雪期長、雪量豐沛,山嶺綿延、風靜雪美,具備國際級雪場深度開發潛力。
“過去,我國許多省份的人們對冰天雪地鮮有體會,更別提參與滑冰滑雪了。”趙偉昌說。這位71歲的老人,曾在1980年的美國普萊西德湖畔揮舞著五星紅旗。那一年,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啟第一次冬奧之旅,長春速滑名宿趙偉昌擔任旗手。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趙偉昌手持火炬走入開幕式現場。
2016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以“冰雪旅游、冰雪體育、冰雪文化”為核心,以冰雪裝備制造、冰雪教育、冰雪人才等為支撐的“3+X”冰雪全產業鏈。
專家認為,當年吉林省這一份文件實現了三個“全國率先”:率先出臺專門研究冰雪產業的政策意見,率先構建起冰雪產業的產業架構,率先提出冰雪產業發展的目標體系。“這份文件在業界反響強烈,也為其他省份研究冰雪產業發展提供了借鑒與啟發。”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安娣說。
坐擁松花江霧凇、查干湖冬捕以及長達8個月雪期的長白山,“長吉都市冰雪運動與休閑度假”“大長白山冰雪生態度假”兩個產業集聚區效應顯現,加之查干湖、白城莫莫格等冬捕文化經濟區,吉林省“西冰東雪”的冰雪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在冰上,深冬的查干湖,冰面溫度低至零下20℃,漁民們熱火朝天地從湖水中拉出一網網鮮魚。魚兒在室外迅速冰凍、分揀、包裝,銷往全國各地。湖岸邊,農家樂里游客爆滿。
在雪上,目前吉林省已經建成54家旅游滑雪場,雪道總長度330.7公里,雪道總面積1139公頃。“萬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萬達長白山”三個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床位數量、纜車數量、雪道總面積和每年雪季滑雪人次,均為全國前列。
2022年春節假期,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934.14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83.85億元,同比增長12.4%。
作為國民經濟“中流砥柱”的國有企業承擔著引領國內產業高質量發展,參與全球競爭的重任,數字化轉型成為這一過程中的應有之義。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