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如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活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在日前阿里研究院舉辦的“2023新經濟智庫大會”上,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圍繞“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展開了思想和觀點的深度碰撞。
數實融合 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落腳到垂直行業,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新經濟的內涵。信息技術發展進入數實融合新賽道,中國引領信息化浪潮,現在處于最好的歷史機遇期。”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數實融合是網絡技術創新的新賽道,這條新賽道也是網絡技術及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在推動產業數字化的同時,也將激勵數字產業化的創新并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數字技術革命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什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認為,數字經濟或者說技術革命的本質是要提升經濟的效率,電商鮮活地呈現了數字技術跟實體經濟的融合。它快速捕捉消費者新需求,用數字化創造新消費場景,提高消費者體驗,推動企業創造新消費產品,讓大量具有很好制造能力的企業,變換賽道實現競爭能力提高,同時也能夠形成新品牌。
“這個過程中,電商平臺以及背后的物流體系,為企業營銷推廣和產品創新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又為生產者創造暢通的流通渠道,實現流通效率提高。這個過程,實現了從需求出發創造供給,然后通過新的供給改善老百姓的消費體驗和滿足對創新產品的需求,實現了消費帶動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動態平衡循環。”
在討論推進數實融合要把握哪些關鍵問題時,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指出,不僅要重視技術戰略、經濟產業戰略的問題,更要從更廣闊的全球視角,從歷史的維度,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關注兩個更加核心的問題:一是在要素替代、組織替代、產業替代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沖突、利益協調問題。二是打造以市場為主體的數實融合動力體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引述了一組數據: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5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到2032年將超過100萬億元。“展望未來新的十年,數字經濟將開啟一個量質齊升的進程。”在此背景下,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都不僅僅是孤立的技術發展,它們與各種服務深度結合,形成面向千行百業、萬物智能的解決方案,成為數實融合的數字產業支撐。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認為,數實融合是大國競爭的制高點,是數字技術、數據融入實體經濟的各環節、各領域帶來的一場變革。這種變革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創新體系的重構,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只有那些被高度數字化的、能夠融入數字經濟體系的企業,才能夠實現一個快速、高質量的增長。從未來看,這種變革才剛開始,企業需要不斷擁抱新技術,插上騰飛翅膀。
開放環境 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來自中國信通院等機構發布的多項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持續提升。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為何能保持快速發展,并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過去幾年數字經濟取得快速發展,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政府創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我國數字經濟從消費服務業起步,通過市場的自組織功能,依靠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不斷走向成長壯大。未來在數實融合的過程中,政府打造寬松的發展環境依然很重要。
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過去多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很重要的兩大因素就是數字技術革命和市場化改革。他說,無論是從企業或者從國家治理的層面,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對于支持下一輪經濟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得益于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我國已形成了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市場,數據資源領先全球,數字產業創新活躍。
有競爭才更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催生更強動力。對外經貿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勇建議,完善競爭政策的頂層設計,強化法律保障,強調創新和多方面的協同。“競爭和協作對于數字經濟這類前沿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尊重市場,以競爭為優先,與行政主導的產業政策形成對應。”
數實融合 迎來第三次發展浪潮
業內人士認為,數實融合已經歷兩次發展浪潮,每一次浪潮中,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力都完成了升級。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術向工廠、辦公室、家庭滲透,誕生了市值萬億規模的企業。第二次浪潮是Web、APP、云計算向消費、商業、支付、物流廣泛滲透,誕生了市值十萬億規模的企業。
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看來,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以智能化為主要標志,經濟產業的深度智能化,即數實融合是實現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基本路徑。他認為,數實融合需要產業進行重大的技術和產業創新,從而跟數字技術的創新融合在一起,當兩大創新深度融合的時候,必然會推動產業升級,從而推動經濟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在每一次的變革浪潮中,那些抓住機遇穿浪而行的數字化實體企業是推動高增長的主體。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智能CEO朋新宇表示,瓴羊是由阿里巴巴成立的專注企業數智服務的品牌,今天的瓴羊已經成為一個數實融合的新物種,集結對數據要素的理解,帶著技術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直接面對客戶提供數據管理、算法工具、人才培訓等服務,和企業一起實現數據驅動,創造新的增長可能。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千行百業帶來創新和重構,這已成為當下產業界的共識。在“數實融合:數字與產業的適配”對話環節,劉尚希、朋新宇與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圍繞產業智能化轉型分享各自觀點。
劉尚希認為,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是未來主導的經濟形態。以后所有的產業都要數字化,都應當變成數字經濟,而實體經濟就是有待轉型升級的產業,它們是現實和未來的一種關系。胡麒牧以鋼鐵產業為例,認為推進數實融合空間非常大,可以讓生產過程、產品結構更快速匹配市場需求,未來對鋼鐵產業更好實現綠色發展、降低生產和人工成本等也有很大幫助。朋新宇以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為例,認為數實融合推動企業商業流、工作流、數據流“三流”合一,所有企業數字化背后是先有量化才有優化,有優化才能進化,這是企業推進數實融合或數字化轉型的意義所在。
針對產業數字化的模式,波士頓咨詢Platinion董事總經理陳果認為,中國企業在企業治理、業務運營、市場競爭等各方面面臨的情況與西方國家推進數字化轉型時的情況都不相同,因而也不可能完全復制歐美企業的標準化數字系統道路,或者日本企業的高度自定制數字系統道路,中國企業將走出平臺支撐的全新數字化轉型之路,對產業價值鏈的再造強度將顯著高于世界其他國家,釋放出更大能量。要通過政策支持和產業扶持,更好地激活企業的創新活力。
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表示,數字革命讓服務規模化成為可能,并讓產業協作突破傳統的地緣局限。中國企業如果能夠把握住機會,從以往的制造供應全球進化為創新服務全球,將有望掀開新的全球化篇章。
汽車產業 數字化智能化加速
從PC到手機,用現在的眼光看汽車產業,數實融合的汽車產業究竟是產業技術驅動還是智能技術驅動?
“汽車產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實體產業。”馭勢科技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認為,未來汽車會更像手機一樣,具備數字經濟指數力量的加持,它是一種電動化、智能化的新物種,而且汽車不再是一個完全標準的產品,它可以千車千面。車價越來越便宜,可選擇訂閱的增值服務越來越豐富,為車主帶來更多舒適和便利,為車企創造更多毛利。
當前汽車工業正在經歷“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這讓汽車產業成為觀察數實融合進程的一個生動窗口。
在“數實融合:現在與將來的適配”主題對話環節,高紅冰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阿里云智能副總裁曾震宇,從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角度切入,直觀探討汽車產業的數實融合實踐。
曾震宇認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明線是新能源化,暗線是智能化,兩條線在當下出現交織,推動新能源汽車朝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加速發展。對消費者來說,未來可能將更加看重汽車的智能化,也就是智能化的用車體驗。
“智能化是汽車工業長期發展的抓手和方向。”高紅冰表示,可以看到,智能化已經在幫助電動化或者動力化的革命提升了很大的一個程度,隨著車不斷的規模化應用,實際上它在生產大量的數據和智能。
朱旭峰表示,除了單車智能引發的汽車動力系統、機械系統的革命外,路的智能化是中國汽車產業數實融合中的另外一個“實”,車路協同或許是中國智慧交通服務的新的發展路徑,能夠讓汽車最終在智能化的大環境里迎來大規模應用。
“動力革命和智能革命共同推動了新能源車的發展,電池技術是有極限和瓶頸的,這就更離不開智能技術來更新迭代。同時也要認識到,動力技術的路線也可能發生變化,新的技術路線崛起也許會把電動汽車完全顛覆,所以我們必須走在所有技術的前列,跟進任何有新的苗頭的技術研發。”朱旭峰說。
新形勢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普遍被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創新點和增長點,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社會治理水平,增進民生福祉,擴大經濟發展成果。
阿里巴巴集團公共事務總裁聞佳在大會致辭中提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高度融合必將水到渠成。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從商貿服務數字化切入,提高效率的同時,也以需求牽引,帶動上游一二產的數字化轉型步伐。站在數字化浪潮之下,在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支撐下,數實融合必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
2月的內蒙古大地,春雪尚未消融,《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老牌重工業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