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究竟“新”在哪兒?日前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下稱“科博會”)里有答案。
作為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科博會創辦于1998年。翻出曾經的科博會照片,最初幾年,前來參展的展品還多是日韓企業的“明星產品”。2005年以后,音頻播放設備MP6、“歐麗寶”等離子電視、26英寸LED背光源液晶電視屏等國產展品開始代替松下、三星、LG占據“C位”……
今年科博會又是一番新景象。海內外300余家企業和機構對話交流,1000余項硬科技集結“科技秀場”——機器人在“跳”,無人機在“飛”,智能生產線在“轉”……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生產線,堪稱今年科博會的“新”三樣。跳、飛、轉三個動詞里,折射了北京競逐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圖景,也展現著新質生產力塑造未來的新引擎、新力量。
觀眾在科博會上觀看一款運動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機器人“跳”起來
步入展區,穿過人群,一臺身材頎長的人形機器人正向來者施展著自己的“運動天賦”。
這臺名叫“匯童”的人形機器人是今年科博會上妥妥的“人氣王”。“匯童不僅能跳0.51米高、1.08米遠,還會打乒乓球,跑起來最快可達7.5km/h,是目前國際上跳得最高、最遠的電機驅動人形機器人。”北京理工華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匯童”已迭代到第七代,能實現“走、跑、跳、摔、滾、爬”六項全能。
跳,是它尤為突出的長板。跳得高又跳得遠背后,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扭矩密度伺服電機、高爆發力控關節,帶來的高靈敏的環境感知能力與運動控制能力。
“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小而美的核心零部件,加上獨門平衡控制算法,軟硬件的結合能夠以更小的體積實現更大的扭矩。”北京理工華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浩田介紹,“匯童”的電機、關節已實現全國產化,峰值扭矩密度等指標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談話間,一臺銀色的機器狗“馱”著兩杯咖啡快步朝人群走來。這只由宇樹科技研發的“賽博小狗”在未打開電源時,如同睡著的柴犬一樣趴在地上。一旦開關啟動,它就可以敏捷地后空翻、立定跳遠。
“沒想到這些機器人能跑能跳,而且又快又穩,真是驚艷。”來到科博會現場的英國創業者賈斯丁·圣·喬治感慨。
機器人學會跳躍的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也在“撐桿跳”。大模型加持下,自主思考、決策、行動的機器人,被認為是大模型最佳的落地場景之一,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與廣闊的發展機遇。
2023年以來,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浙江等地競相出臺政策,加碼布局機器人產業尤其是人形機器人產業。致力于機器人攻關的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瞄準伺服驅動器、運動控制、計算機視覺、定位導航、語音語義、機器人軟硬件設計等核心技術領域深入布局。眼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機器人產業集群已初見雛形。
“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是新材料、精密制造、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反映的是一國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是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重要的集成創新。”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昊說,作為未來產業的新賽道、風向標,它將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生態工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認為,它的攻關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工程問題。只有上下游通力配合,打通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才能破解技術瓶頸、成本控制、規模制造、場景落地等難題,摘得機器人產業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顆明珠。
低空經濟“飛”起來
“飛行是人類永恒的夢想。終于有一天,‘車子’也能飛上天了。”科博會的無人機展區,一位曾懷有飛行員夢想的父親帶著兒子在翼展9.5米的一臺大型無人機旁合影。
本屆科博會上,要說哪一個展區“求合影”的觀眾最多,無人機展區一定榜上有名。
“這里展出了20家無人機企業研發的29款形態各異、功能不一的無人機。這幾天,從早晨開門到傍晚閉館,人群絡繹不絕,可以感受到無人機的熱度。”北京中關村延慶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有旺說。
現實中,“解鎖”更多場景的無人機,正加速飛向天空。7月15日,4張高考錄取通知書已“乘坐”無人機,從華南理工大學起飛,經短短30分鐘飛行,抵達廣州市黃埔區某小區,把通知書穩穩交到4名考生手上。
配送錄取通知書的是中小型無人機。與大型無人機不同,中小型無人機側重于高效、快速的短途配送場景。
這是在北京科博會現場拍攝的一款垂直起降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我們自主研發的這款小型無人機已更新到第四代,可在零下20攝氏度至50攝氏度的中雨、中雪、6級風、弱光等環境中穩定飛行,能夠適應97%以上國內城市的自然環境要求。它的速度比外賣員要快,可在10分鐘內將2.4公斤重的物品安全配送給5公里范圍以內的收件人。”美團無人機的工作人員任翰指著展區一臺最袖珍的無人機告訴記者。
這臺無人機有著小小身板,但應用廣泛。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31條航線,都有了這臺袖珍無人機的身影。小小的它已累計完成訂單超30萬單,辦公、社區、景區、校園、公園、圖書館等日常場景均有覆蓋。
這樣日常的場景、高頻的飛行,如何保障無人機安全飛行而不至于墜落傷人?“這臺無人機為6軸多旋翼飛機,當一軸失效,飛控可以通過其轉速與指令不一致的程度進入容錯控制狀態,隨即使飛機進入有限可控狀態,然后控制飛機安全降落。”任翰指著無人機6個輕巧的黑色旋翼說。
寫字樓間,無人機“拎”著外賣從天而降;農場上方,無人機成為高效生產的新標配;還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躍湖海……今年以來,多個城市的低空空域有了前所未有的熱鬧與繁忙。
“當前,頂層規劃和地方政策正共同發力,讓‘天空之城’的想象加速成為現實。目前,北京長城腳下正加快建設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北京市延慶區科委副主任陳昕說,無人機還參與到文物保護、經濟作物植保、應急防火、森林巡查、河湖巡查、基層治理等方方面面。
從點上的技術創新,到線上的規模化應用,再到面上的產業化發展,低空經濟正乘風飛起。
2023年12月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3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加速“起飛”。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嶺認為,隨著低空飛行活動日益增多,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應急巡查、生態監測等新場景的涌現,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也將逐步顯現,未來幾年我國低空經濟將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實現從“起飛”到“騰飛”。
“當前我們正加快推動長城景區物流場景向無人機開放。不久后,來爬八達嶺長城的游客登頂后想要喝一杯長城腳下的咖啡,可由無人機快速送達。”陳昕說。
智能工廠“轉”起來
北京,科博會京城機電展區。一進門,一套智能生產線正有序轉動。這是一個釀酒智能生產線1:30的微縮模型,過去20000人的工作,有了它,2000人就能完成,而且更加精準、高效。
四川,瀘州老窖的智能工廠。高溫車間里,幾乎看不到來回穿梭的工人揮汗如雨的場景。小小的顯示屏變多了,不同形狀的銀白色機器轉動輪軸,入窖、上甑、攤晾、接酒等生產環節,都被賦予了智能的“基因”,讓生產變得可控、穩定。
“看,最前端的褐色小方塊是酵池,發酵好的酒糟通過‘小車’轉運到提升機,與濕潤的糧食、稻殼進行均勻攪拌,混合物翻轉至料斗,經上甑機器人均勻攤鋪在酒甑里,進入蒸餾環節……”北京京城智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漢清在展臺前對記者說,制曲、釀造、蒸餾、貯存,智能化生產大大釋放了生產力。
智能化生產線上輪軸轉動,省去了其他生產要素的來回“轉”動。劉漢清介紹,經測算,智能化制酒車間可節省土地資源60%,節水78%,節省天然氣17%,顯著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不僅如此,智能釀造設備還實現了物流的集約化高效率運轉,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
智能,讓傳統產業在轉型中蝶變。“智能化生產,正在成為釀酒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資源消耗型的傳統工業,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轉型的推動力。”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主管李云峰說。
據李云峰介紹,智能生產不僅已用于“食”,還應用于“行”。“大家乘坐的高鐵,其關鍵零部件也都在我們的智能化生產線上高效、精準、穩定地生產出來。”
李云峰身后,還有三支明黃色的機械臂在揮舞。高速轉動的機械臂端起兩個托盤,每個托盤里盛放有彼此間隔僅1厘米的6罐可樂。另一只機械臂從上方伸出長針,使針在高速轉動的可樂罐的間隙里繞來繞去。盡管持續高速運轉,機械臂卻游刃有余,針、罐互不接觸,托盤中的可樂始終穩穩當當。
“多軸聯動控制技術,能夠實現如此精準的高速運動控制,簡直太棒了。”來自蘇里南共和國的麥蒂感慨。
當前,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的智能制造,已滲透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范工廠、1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韓健認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加快推動傳統生產“上云、用數、賦智”,提升傳統產業現代化水平,實現產品高端化發展,更好地賦能新型工業化。
“未來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高速、高精度、高穩定性、高可靠性,正是智能制造高質量、高水平的體現。”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滕明智說,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將使機械設備“如虎添翼”,將人從艱苦、繁重、危險的人工作業中解放出來,從事更有創造力、更有意義的工作。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