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小小的改變,便可以讓一位憤怒的顧客感受到溫暖,從而改變對服務的體驗。
顧客服務工作看似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實際上要真正做到讓顧客滿意、驚喜,對顧客服務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需要了解顧客的心理、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需要高超的傾聽和溝通技巧,為了與顧客建立長期的“關懷式”關系,而非“交易型”關系,顧客服務人員還需要了解顧客的性格喜好,他們經歷的生活。
所有顧客的相同之處在于,大家實際上都過著壓力大而且麻煩多的生活,而不同之處是,他們個人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不同。
假設你在一家干洗店的前臺工作。一個中年女士走進店里想干洗套裝,希望隔天取件。她不是一位常客,但她多年以來一直在這里洗衣服。但是很不幸,她來晚了半個小時,沒有趕上送洗衣物的截止時間。你向她說明,你最快也得兩天后才能讓她取回干洗的衣服。
她發火了。她大喊自己光顧你們的店這么多年,現在你們就這樣對待她。她說知道自己并不是你們的貴賓,但是不管怎么說,當她最終需要你們為她服務的時候,你們卻給她搞得一團糟。她開始罵人,尖聲叫嚷,你越是想安撫她,她越是不依不饒。她以前從來不多事,但是現在像中了邪一樣。所以你點著頭,然后用自己具備的客服素質盡量去安撫她,并同時在心里說:“她真是個混蛋!”
是的,她是個混蛋。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她是一個寡婦,帶著三個孩子,八周前剛剛失業,并且一直沒能找到一份新工作,馬上要被房東從房子里趕出去。如果我告訴你她的這身套裝是她唯一的職業服裝,而且自從她失業以來,唯一一個像樣的工作面試安排在明天下午呢?所有這些將如何改變你的看法呢?
如果你和大部分人一樣,這些信息就會影響你看待這位顧客的方式。那么,這些信息就能為她的行為開脫,為她對待你的方式開脫嗎?不是這樣。但是知道她正在經歷的事以及她這么生氣的原因后,你的看法會稍微改變一些嗎?
我們幾乎不知道一個顧客正在經歷什么樣的個人生活。也許他病了,或者他所愛的人病了。也許他正遭受經濟困難,或者正在經歷離婚。我們人生中都有艱難時刻,如果你一天中服務一百個人,他們誰都沒有正在經歷個人生活中的艱難時期,這種概率有多大呢?我們不知道每個顧客的故事,但是記住這一點對我們有幫助,尤其在你努力去理解一個顧客為什么對你如此刻薄的時候。
幾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一種想法,那時候我正在讀史蒂芬·科維的一本書,書名是《高效率的人有七個習慣》(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在這本書里,科維講了他在乘坐地鐵時發生的一個故事:
我記得在一個周日的早晨,在紐約的一趟地鐵上,人們安靜地坐著……然后突然一個男人和他的孩子們進入地鐵車廂。
那些孩子們非常吵鬧,車廂里整個氣氛馬上就變了……這些孩子們到處叫嚷,還亂扔東西……我不敢相信家長居然這么無動于衷,聽任自己的孩子這樣胡鬧。
我轉過頭去看著他說:“先生,您的孩子真的打擾到很多人……”(男人)輕輕地說:“你說得對,我覺得我應該做點什么……他們的母親一個小時前去世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猜他們也不知道該怎樣面對這件事。”
在那一刻,我的思考模式轉變了。我不禁感到深深的同情和體貼。“您的妻子剛剛去世……我有什么可以為您做的嗎?”在那一刻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正如史蒂芬·科維用這個很好的例子所說明的,包括每一個顧客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個人站在你的柜臺前,你真的不了解他正在經歷著什么。把這個概念以及這種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呈現出來,目的不是讓你原諒那些糟糕的行為。一生中總有一件(或幾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作為一個個體和社會公民,我們要對自己的做法和行為擔負起責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呈現這個概念是為了幫助你理解為什么顧客會有這樣的行為方式。
作為一個面向顧客的專業人員,怎樣去享受你的工作并且提供“英雄級別”的顧客服務呢?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服務顧客的時候,時刻謹記你不知道他們正在經歷著什么。這種認識能幫助你記住:不是所有對你苛刻的人都是混蛋,不是所有不搭理你的人都沒禮貌,而且不是所有咒罵你的人都欺軟怕硬。這種認識有助于讓你記住:大多數時候他們都不是針對個人的,而是針對其他一些事情的。
顧客有自己的經歷,這些經歷會影響他在你所屬的機構處于不利情況時的反應,但是顧客的反應也不僅僅與他的個人生活有關,也與他之前與你的公司或其他公司打交道的經歷有關。這就意味著當你的顧客走進你店里的時候,他隨身攜帶的不只是他個人的生活包袱,還有他在其他公司受到不良服務的所有往事。
(文章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魔力服務》,作者:亞當·托波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