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開放合作和自主創新,通常人們會把它作為兩個話題來談論。確實,開放合作或者自主創新,無論哪個命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都可以分別擬出一長串命題來。不過,筆者頗有感觸的是,華晨汽車正在努力把這兩個看似獨立而又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話題有機地在企業“造車”過程結合起來,正在試圖用開放合作和自主創新兩條腿走好未來的發展之路。
華晨和寶馬合作在本世紀初。如果往前追溯,華晨與外國車企開放合作的時間會更早。不過,難能可貴的是,華晨不僅開放的早,而且它還是中外車企合資合作過程中難得的獲得了外方核心技術的中方企業。并且,通過對外方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上再創新,華晨努力走出一條向上之路。
對于華晨而言,開放是深植企業的基因。2018年11月,華晨和寶馬的長期合作框架合同期限已經延長到2040年,去年,華晨還開始與雷諾進行合資合作,這無不展現出華晨對堅持開放合作的決心。
確實,開放使華晨成為我國汽車工業高起點的主力軍,使華晨深受其益。華晨寶馬深入合作17年,在核心技術方面,華晨實現了寶馬三款世界級發動機的授權和量產。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華晨汽車經營規模迅速擴大,并且實現了高質量快速發展。
曾幾何時,中國的汽車工業究竟是走自主創新還是走以往拉美國家的依附道路曾經引起過爭議。確實,如果研發由外方控制,而中方只負責生產,這種分工模式必然導致自主開發核心技術能力的喪失,從而達不到建立合資企業的初衷。
在不斷深化與寶馬、雷諾等世界著名車企開放合作的同時,華晨在尋求自主品牌突破的道路上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以往華晨在自主品牌的發展過程中,更多地依賴于合資企業的反哺,這是早期中國汽車自主品牌 “不得已”情況下的選擇。
有利的一方面是,華晨和寶馬合資后,自主品牌的生產全面采用了寶馬生產工藝中的質量控制標準及體系,在質量意識、質量控制、新工藝新方法等方面獲得了質的飛躍。此外,華晨還打算在和雷諾的合資合作過程中進一步激活金杯品牌,在商用車市場重塑輝煌。如果在開放合作過程中做到將核心優勢最大化,從單純的生產合作逐步實現技術合作,實現質的變化,華晨汽車自主創新就可能實現一次脫胎換骨的飛躍。
如今的中國汽車業,和三十多年前相比可謂今非昔比。一方面,自主品牌已經開始發展起來。更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保護永遠都不可能誕生強者,只有開放競爭,才能倒逼自主品牌做大做強。沒有研發能力、沒有客觀產銷量的汽車品牌將難以存活。在目前的車市總銷量中,自主品牌的占比已經超過四成。自主品牌自身的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技術的推進,汽車“新四化”的浪潮正在席卷汽車行業,在這種趨勢下,以加深技術創新和開放合作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也是一條比較快捷的道路。
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汽車品牌積極調整戰略,從單純追求量的增長,轉為追求質的提高。未來華晨將把聚焦主業、專心致志造好經濟適用車作為集團的定位,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內生活力,堅持改革開放,實現共生共贏,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和升級,期待與更多的卓越企業深度合作,共贏未來。這種理念是華晨在新形勢下的思考和積極應對,為華晨汽車未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華晨看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是樣樣都自己造才算是自主,關鍵是在全產業鏈中能為自己的產品做主,掌握充分的話語權、選擇權、集成權和整合權。這種利用全球資源實現自我發展的思路也將體現在未來華晨的發展思路之中。
中國汽車業的最終目標必然是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壯大,無論是以何種模式,何種思路,能造就強大的中國汽車產業,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就是一種成功。從這個角度來看,牢牢守住開放的初心,才能真正走到最終的目的地。
?
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有9000多戶,資產總量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和從事業務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1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