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四部委近日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粵港澳地區金融業務迎來新發展機遇。其中,跨境理財通機制等資本項目開放成為最大亮點。專家指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企業融資等舉措有助于打造其科創中心的地位,而“金融+科技”正是粵港澳產業升級的方向。政策利好下,恒生、匯豐等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大灣區的業務布局,預計未來將有多路資金持續涌入大灣區。
《意見》在諸多領域提出了加速資本項目開放的具體措施,例如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允許跨國企業在資金池內實現本外幣按需兌換等。有專家表示,資本項目開放提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亮點。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這表明我國已經明顯強化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提升了用彈性匯率自動平衡國際收支的能力,資本管制的必要性正在降低,資本項目開放的步伐正在加速。而跨國企業資金以調撥方式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和營商環境優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資本項目可兌換水平。
在科創、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意見》同樣推出系列支持舉措。例如,《意見》強調,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支持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基金,支持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按規定參與相關基金。吸引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各類社會資本,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等。
“國際科創中心是大灣區的一個重要戰略定位。”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支持大灣區內地銀行加強與外部創投機構合作,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金融支持科技發展業務模式,有助于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而支持創投基金的跨境資本流動,則便利了科技創新行業收入的跨境匯兌。
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表示,代表產業升級方向的硬科技受益于精準的投融資支持。配合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提升,將推動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化,為本土科創企業提供融資發展便利。
政策利好下,諸多金融機構表態,將進一步加強大灣區相關業務建設。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香港和珠三角地區是匯豐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匯豐期待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并協助客戶把握各項金融措施帶來的機遇。恒生銀行表示,將依靠與恒生前海基金、廣州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等內地附屬公司的緊密聯系,利用自身在金融方案、產品、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經驗,著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服務及跨境業務的聯動。
而對于《意見》相關舉措的落實,深圳人民銀行表示,深圳已經有多項舉措開始實施,如目前深圳全市的銀行已經開展跨境外匯貸款業務;跨境人民幣貸款方面,境內銀行可向境外項目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下一步,深圳人民銀行將深入貫徹《意見》,對于已在深圳全市落地的措施,將繼續做大做強;對于前期在深圳局部試點的措施,將根據《意見》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總局的部署下迅速行動,推廣至全市。
重慶商社接連推出的一系列改革“重磅”舉措,不僅為完全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提供了改革示范,也將通過與戰投的業態鏈、供應鏈、物流鏈、信息鏈整合優化,合力打造行業領先的商業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