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推動金融機構轉型的新引擎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新利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AI+金融”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最重要的應用場景,被眾多企業作為案例進行展示。業界認為,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業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推進,智能金融將成為金融業核心競爭力。
智能投顧、車險理賠一體化平臺、多模態虛擬數字人……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區現場,記者看到,眾多“鎮館”AI產品首次亮相,圍繞金融便民服務、數字化賦能等方向,金融機構自信展示人工智能上的最新前沿探索。
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帶來了“智能認購簽約解決方案”及“智能審單解決方案”,充分詮釋了AI協作在投資領域提升管理效能方面的優勢。其中“智能認購簽約解決方案”依托多類智能工具,使流程自動化率達90%、標準化率達100%;交通銀行展廳則開辟了裸眼3D虛擬主播互動區、沉浸式金融服務體驗區等。
“智能金融將成為金融業核心競爭力。”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指出,金融天生是以數據形式存在的,在人工智能與實體近來融合過程中,金融具有天然的數據優勢,從當前時間來看,金融機構集結探索人工智能應用也是大勢所趨。
科研能力決定技術實力,近年來,金融業紛紛加碼科技研發投入。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信息科技投入規模達到2078億元,同比增速超過25%。
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開啟從技術創新到普及再到變革的全新發展循環。在這個時代,打造負責任、可信賴、更普適、廣開放的AI,是我們的愿景,更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除了AI平民化,新興技術隱私計算也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焦點議題之一。長期以來,傳統數據傳輸和共享方式無法對數據進行有效的保護,不同金融機構的數據難以互聯互通,這也制約了防范風險、反欺詐和反洗錢等領域的多方協作。多方安全計算被認為是破題之策。據悉,浦發銀行與螞蟻集團基于多方安全計算的風險模型,目前識別出超過14.5萬名高風險客戶,已阻止發放數十億人民幣的高風險貸款。這進一步提高了銀行資產質量,減少了損失。
風險控制是金融業最核心的能力和挑戰。目前,發展可信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可信人工智能是從技術和工程實踐的角度,落實倫理治理要求,實現創新發展和風險治理的有效平衡。
“開放金融不僅能夠在金融機構層面帶來直接的業務提升,還可以通過流程外化來改善自身服務,但開放金融生態的數據價值共享需要解決精度、性能、安全三個維度之間的平衡問題。”國際權威數據公司IDC中國研究總監高飛表示,隱私保護計算在近幾年出現,這種計算由一系列加密方法和人工智能計算能力提供支持,為開放金融實現數據價值共享到的平衡帶來了機會。
業界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成為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驅動力。麥肯錫的報告展望,越來越多銀行業領軍者開始通過系統性方法部署高級人工智能,并將其整合到貫穿前后臺的數字化經營全生命周期之中,預計AI技術每年可為全球銀行業創造高達1萬億美元的增量價值。
?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亞虹醫藥所列舉的24項發明專利中,合并相同名稱的專利后只剩下7項專利。而這7項不同名稱專利中,有2項還是亞虹醫藥在發招股書前9個多月突擊購買,其技術含量更是遭業界質疑。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南方電網公司正將改革“實驗田”深耕成“示范田”。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