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微信支付公告稱,正在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推動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支付互聯互通。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與云閃付已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淘寶85%商鋪支持消費者通過云閃付付款。
業內專家表示,支付機構巨頭打破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是順應監管趨勢和商業邏輯發展的必然。由于用戶黏性等原因,短期來看市場格局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后續,各方在展業中如何進行利益分配等問題仍需進一步厘清。
巨頭相繼接入銀聯
近日,支付寶、微信支付發文稱,正在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推動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支付互聯互通。
據支付寶披露,今年8月,支付寶已完成接入銀聯云閃付的技術研發,并逐步開放線上支付場景。第一步開放的交易場景是淘寶平臺,目前淘寶85%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云閃付付款。安裝云閃付App的用戶,在淘寶購物提交訂單后,即可在支付寶收銀臺直接選擇“云閃付”支付。
線下方面,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2020年開始基于條碼互聯互通業務展開密切溝通和探索,并在2020年底完成試點驗證后逐步推廣。目前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全國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計劃明年3月份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此外,支付寶攜手銀聯共同推動完成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等23家銀行和機構的開放合作,支持云閃付App及各銀行、機構App掃描支付寶收款碼的支付功能。
日前,微信也發布聲明稱,騰訊微信支付正與銀聯云閃付在支付、服務兩個層面推進更深入的互聯互通。
據介紹,微信支付已與銀聯云閃付App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用戶可于全國省會城市通過云閃付App掃描微信收款碼完成支付。同時,云閃付App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云閃付支付,首批上線包括微信讀書、騰訊視頻、貓眼、京東、步步高、瑞幸等小程序的部分場景,該能力已于9月22日啟動灰度測試。
“破壁”是大勢所趨
對于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最新進展,業內專家表示,不管是從監管層面看,還是從商業邏輯的層面看,支付機構巨頭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打破相互之間的壁壘。
此前,支付市場中存在較高壁壘,線下常常能看到“碼牌林立”的現象,既加劇了支付巨頭的壟斷地位,也不利于消費者的自由選擇。
監管層一直推動支付市場打破藩籬。2019年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121)》中就明確提出,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近日在出席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時表示,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平臺企業有序開放支付接口,不能僅考慮某一家機構,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機構開放,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
事實上,在近日支付寶、微信支付官宣與銀聯合作之前,已有多家大型互聯網平臺開始接入多種支付方式。例如,美團除支持美團支付外,已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寶、云閃付等;京東支付方式包括京東支付、微信支付、云閃付,以及微信好友代付等。近期,阿里旗下包括餓了么等多個應用也接入了微信支付。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支付既能作為一項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建立用戶基礎賬戶,又能作為商業基礎設施,掌握最有價值的消費數據,對于大平臺而言,還能實現業務閉環。當數字化時代到來,支付實際上成為數字化改造的最基礎應用和最好抓手,所以一定要進一步促進其變革。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近期支付巨頭在互通方面動作頻頻,一方面是由于相關政策的制定與推動,另一方面也與互聯互通相關的技術逐步成熟有關。三大機構在此時開放生態,意味著巨頭生態開始出現來自外部的支付方式,對于打破支付壟斷、促進支付市場競爭而言是一種進步。
利益分配等亟待厘清
業內人士指出,支付寶、微信支付與云閃付加速互聯互通具有積極意義,但市場格局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后續,各方在展業中如何進行利益分配仍需進一步厘清。
王蓬博表示,支付巨頭生態開放,打破各自原本的生態邏輯,包括阿里、騰訊以及各自投資企業的商業版圖與商業邏輯都將發生改變。“目前對云閃付利好較多,支付實際上拼的就是場景入口和用戶運營能力,未來云閃付可更多在用戶運營上聚焦,在線下覓得新機會。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講,在用戶黏性、商戶直連等因素作用下,現有份額變動不會很明顯。”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方面,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壁壘目前還沒有被打破,雙方之間暫未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
王蓬博表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要實現互聯互通,還有很多關鍵問題需要厘清。比如數據歸屬問題、接口互通后的清算流程問題,最關鍵的是兩家如何分潤的問題,畢竟這一系列問題決定了產業鏈地位和平臺的收入。不過他也表示,支付寶、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只是時間問題,無論從監管機構的決心還是商業基礎設施的運行來看,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
服務企業專員制度,致力打通政商溝通不暢的“癥結”和“堵點”“痛點”,推動“關系紅利”到“制度紅利”變遷。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