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和貴安新區(簡稱“貴陽貴安”)聚焦農村環境短板弱項,推進以農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所、治風氣的“五治”工作,通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提升管理效能等形式,注重“內外兼修”,全面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每年春季,貴州省貴安新區櫻花園內櫻花競相盛開,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顏值”“內涵”雙提升帶來商機
可以俯瞰百花湖的貴陽市觀山湖區朱昌鎮高寨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長期困擾當地。近年來,當地通過修建三格式化糞池、小型人工濕地于一體等方式,幫助解決76戶未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農戶的旱廁改造問題……結合農村“五治”工作,高寨村針對性開展農村“治水”,讓這座大山深處的小村寨“顏值”與內涵同步提升。
“政府幫助我家修建了2平方米的三格式化糞池以及小型人工濕地,幫助處理家用生活污水。”高寨村村民胡克琴高興地說。通過庭院改造,村容村貌也大變樣,不少農戶都在準備發展農家樂。
2021年11月,貴陽貴安正式啟動農村“五治”工作,先后印發《貴陽貴安農村“五治”工作行動方案》等,從頂層設計謀劃“作戰圖”,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謀篇布局和精準發力,通過治理行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觀山湖區金華鎮翁井村曾是一個因挖煤而出名的村莊,環境臟亂差。如今,走進翁井村,水車悠悠、荷塘月色,每逢節假日,村里的停車場停滿車輛,平坦的進村路上人來人往。
翁井村黨支部書記黃金林說,農村“五治”工作開展以來,村里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干濕分類處理,對214戶農戶房屋風貌進行改造,同時通過管網集中收集或建立“三格式”化糞池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覆蓋處理,改善村風村貌,提升文化內涵。
“現在房子和庭院整齊漂亮,基本看不到污水,吸引很多周邊游客前來感受田園生活。”28歲的村民陳廷元說。今年5月底,村集體投資500萬元成立的餐飲企業“荷魚小院”開業,由他負責管理。“‘荷魚小院’環境清幽,主打黔菜,雖然剛剛起步,我的工資不高,但飯店生意不錯,前景很好,我既能學到東西,也能建設家鄉。”陳廷元說。
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盤活資源、提升管理
為切實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難問題,今年6月,觀山湖區在金華鎮建成一處大型垃圾分揀中心項目,通過“機械+人工”方式,對農村垃圾進行二次分揀處理,分揀垃圾月處理量達1100噸,幫助當地農村生活垃圾外運處置減量。
金華鎮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朱家發介紹說,該項目投資約340萬元,由相關引進企業進行自投自建。“這樣一來,克服了政府前期投資成本大的難題,同時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讓農村垃圾處理更加專業化、提升了管理效能。”朱家發說。
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是一座傳統布依族村寨,當地按照規范房屋建設、強化房屋管理和盤活閑置農房三個重點,全面推進農村“治房”工作,共完成房屋立面改造及庭院打造200余棟。
“治房”旨在讓農房變“產房”、盤活資源促發展。近年來,龍井村通過建設平臺公司,發動村民以入股、出租或流轉等方式將5000余平方米的閑置農房、土地等資源集中起來,再通過“整合打包”發展招商引資形式,撬動社會資本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
2021年,龍井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浙江企業投資800萬元發展村里的旅游民宿。“投資企業看好村里的文化資源,也看中龍井村‘治房’工作帶來的管理成效。”龍井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國介紹,通過引進重點企業社會資本投資,龍井村現在發展成集民宿、餐飲、文創、農家樂等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群,逐漸形成“滾雪球”招商效應。
吸引企業下沉激發鄉村“活力”
據貴陽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目前,貴陽貴安已啟動農房風貌整治7225戶,完工5051戶,排查農村房屋46.5萬棟,整治危房3968棟,實現農村危房動態清零;堅持“三水同治”,啟動建設供水保障工程15個,開展154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7條黑臭水體治理;完成653個行政村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點設置,6889個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戶廁已開工建設73920戶,完工58724戶。
記者了解到,通過“五治”工作的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吸引了一批市場主體下沉,為鄉村振興儲備了厚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翁井村被列為觀山湖區區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后,政府投入5000余萬元,村里還引入三分地、西江傳說、生態廚房等企業投入4000余萬元,發展農業科普教學基地、餐飲住宿、林下種植天麻產業,形成一套農村發展的產業鏈。
如翁井村的三分地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總占地面積450余畝,今年8月開園以來,基地共開展了紅色教育課堂、直升機飛行駕駛課堂、萌寵動物科普課堂、生活小廚房科普課堂、農耕科普教育課堂等14個主題活動。一樓架空種植蔬菜糧食,二樓可供游客居住的“星空民宿”更是成為打卡地。“宜居宜業的鄉村富有吸引力,鄉村振興政策將為企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三分地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副總經理李富華說。
黃金林說,在農村“五治”中,翁井村還探索出“翁井紅利”模式,如增加守法紅、支持公益事業紅、守護生態環境衛生紅、不濫辦酒席紅、創建和諧紅,將“五紅利”列入村規民約,每月對本村村民進行考核,按照分值分配紅利,破解村民自治弱化問題,在產業發展中持續做實利益聯結。
“以‘五治’為小切口切入,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不斷整合撬動各方社會資源,讓鄉村成為企業發展‘樂土’,激發農村創新進步的活力。”觀山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左俊松說。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