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躍上新臺階;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我國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中國經濟顯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經濟大盤“穩”
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再次躍上新臺階。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69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741美元,繼續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
“全年經濟頂住壓力實現3.0%的增長,在世界經濟體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經濟體中增速領先,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
回顧2022年,我國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凸顯,國際大宗商品供給短缺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穩就業穩物價挑戰增多。但是在各方努力之下,就業和物價形勢也總體保持平穩。
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年度目標任務;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漲幅始終低于3%,全年僅上漲2.0%。“大幅低于美國8.0%、歐元區8.4%、英國9.1%等發達經濟體的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6%-10%的漲幅,‘中國價穩’與‘全球通脹’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盛來運說。
發展質量“升”
公報顯示,我國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的同時,發展質量也穩步提升。
新動能繼續成長。公報顯示,2022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達3.1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2年末,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9%;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0.5%、46.8%、21.0%。
綠色轉型持續推進。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3.3%。地表水環境繼續改善。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7.9%,上升3.0個百分點。
高水平開放不斷拓展。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我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新高。高技術產業使用外資較快增長。2022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比上年增長28.3%,占全部使用外資比重為36.1%,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
民生福祉“增”
收入方面,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4%,快于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社會保障方面,2022年末,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430萬人、849萬人、825萬人;2022年末全國享受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683萬人、3349萬人。
“民生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增強。”盛來運表示。
展望未來,盛來運表示,走在春潮涌動的當下,盡管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我們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穩步前行。
?
2月的內蒙古大地,春雪尚未消融,《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老牌重工業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