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金融服務機構嘉信理財日前聯合發布了首份《中國居民金融素養報告》(下稱《報告》)。在此次評估中,中國居民金融素養平均總得分為64.4(滿分為100分)。《報告》發現,受訪者對收支預算、資產配置結構等財務規劃知識的掌握度相對較好,但對于產品適配性、預防金融詐騙等財務安全和保障問題以及貨幣和銀行知識的理解仍有欠缺。另外,青少年和老年群體是金融素養教育和消費權益保護須重點關注的潛在群體。
研究團隊綜合參考了海內外學術、監管機構常用的評估標準和中國當前實踐情況,從貨幣與銀行、收支與信貸、儲蓄和投資、消費者權利和責任、財務規劃、安全和保障六個維度對中國居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水平開展量化調研。《報告》顯示,六大細分維度中,受訪者對收支預算、資產配置結構等財務規劃知識的掌握度相對較好,且具有一定的長期規劃意識,財務規劃維度得分高達75.1。相比之下,對于產品適配性、預防金融詐騙等財務安全和保障問題,以及貨幣和銀行知識的理解仍有欠缺,這兩大維度的得分分別僅為57.4和60.6。尤其在有關通貨膨脹、復利和多元化投資的“金融素養三問”中,全部答對的受訪者比例僅為21.0%。
《報告》發現,青少年和老年群體是金融素養教育和消費權益保護需重點關注的潛在弱勢群體。18歲以下受訪者對基礎金融知識的掌握尤顯薄弱,在上述“金融素養三問”中的正確率分別僅為46.1%、36.6%和21.7%,相比全樣本的平均水平均低出約20個百分點。65歲以上群體則需重點提高消費者權利和責任方面的金融素養,他們在這一維度的平均得分大幅低于總體水平。
另外,收入水平提高并不能與金融素養提升畫等號。盡管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下的受訪者收入水平和金融素養呈正相關,但月收入超過20000元的群體金融素養水平卻出現下降。這一群體在識別不可承擔債務、理解多元化資產配置等問題中的回答表現也都稍遜于部分低收入組別。
“過去幾十年,中國居民家庭的財富結構轉型和與金融市場的互動性增強使得金融教育在當下尤為必要。此次調研為我們全景展示了我國當前的居民金融素養情況,同時參考海外先進實踐經驗,為日后的金融教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啟發和借鑒。”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說。
實際上,許多受訪者紛紛在調研中表達了對金融教育的需求和熱情。其中35歲以下受訪者的學習意愿總體更高。但人們在學習領域的選擇上仍存在一定的行為偏差,往往會對自己較為擅長的金融素養領域抱有更大的學習熱情。另外,金融服務機構是此次調研中最受居民青睞的金融教育渠道,有40.5%的居民希望通過其獲取金融知識培訓。此外,有28.4%和20.9%的居民希望通過監管機構和教育機構獲取金融教育。
項目牽頭人、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吳飛表示,由于不同年齡群體金融素養差異較大,因此針對性、差異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對于青少年而言,應盡早將金融素養教育納入到其教育體系,“教育機構可以和有關部門一同探索如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優化青少年的金融通識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金融認知,為日后獨立進行財務和投資決策奠定基礎。”吳飛說,而對于老年群體,金融機構應與社區服務機構聯動,提高老年人的金融素養,盡可能規避金融消費風險。
嘉信理財(上海)總經理托馬斯·皮克斯利(Thomas Pixley)分享了嘉信理財與其他教育機構合作的相關經驗。他說,在合作中,教育機構提供投資者教育、金融素養方面的相關教材,嘉信理財則帶著教材走進校園,通過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投資模擬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對金融投資活動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金融素養。
?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