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號是一艘郵輪。9月27日從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啟航。作為第一批從天津國際郵輪母港駛出的郵輪,能否成為啟動市場的航標?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中國大型郵輪運營商愛達郵輪旗下“地中海”號正式啟航,開啟天津出發至日本佐世保、福岡等地的國際航線;11月4日,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命名交付,預計將于2024年1月1日開啟商業首航……自9月19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文,全面恢復進出我國境內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以來,我國各地郵輪母港、郵輪公司動作頻頻,國際郵輪市場復蘇再提速。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國際郵輪市場仍然供給不足。這源于國際郵輪公司對我國市場仍存觀望態度、國際郵輪部署周期較長,以及旅游業從業人員萎縮等問題,亟待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擴充行業人員和完善國內郵輪旅游產品供給體系等方式破題。
我國國際郵輪市場按下快進鍵
為推動我國國際郵輪產業復蘇,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提出,試點水路口岸先暫定上海、深圳郵輪港口,后續視情況增加。中國國際郵輪市場“重新啟航”。
11月4日拍攝的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的“愛達·魔都號”。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愛達·魔都號”船艙內部。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8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第三批恢復出境團隊游的國家和地區名單。其中,日本和韓國兩大中國母港出發的郵輪航線主要目的地均在列。一個多月后,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全面恢復進出我國境內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
市場迅速行動起來:9月19日,愛達郵輪有限公司宣布旗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將于2024年1月1日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啟航,正式開始商業運營。9月25日,“名勝世界壹號”郵輪順利從香港抵達海南三亞,三亞口岸迎來我國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后首艘到港的國際郵輪。9月27日,愛達郵輪“地中海”號和東方郵輪“夢想”號分別從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啟航,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成為北方首個復航的郵輪母港;9月29日,青島郵輪母港正式復航,“藍夢之星”號郵輪從青島拔錨起航,載著近千名游客踏上青島-韓國濟州-上海的旅程……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用“雪中送炭”評價全面復航為國際郵輪行業帶來的利好。事實上,早在復航試點階段,許多消費者已經迫不及待回歸郵輪出行。以上海為例,截至今年8月,上海郵輪產業船票收入已超過3億元。
從當前火熱的預售數據來看,部分國際郵輪頭部企業對中國郵輪市場抱有信心。皇家加勒比集團高級副總裁、亞洲區主席劉淄楠介紹,公司于6月29日發布和開售2024年從上海出發的全年國際郵輪航線。開售首日,船票預訂量即為歷史最高水平的兩倍。開售不到一個半月,直銷渠道已經完成之前設定的全年銷售指標。旅行社渠道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對2024年-2025年全部航次“切艙”和定金支付。
剛剛復航的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也一鍵切換“火熱模式”。9月27日至10月6日,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共接待5艘次國際郵輪,游客接待量達12000人次。天津星云假期國際旅行社負責人褚加一介紹,以“地中海號”9月30日航次為例,旅行社“切艙”銷售的船票9月初已經售罄,一半左右游客來自河北、山西等地。
多位業內人士對我國國際郵輪市場復蘇信心十足。劉淄楠表示,經過十余年市場規模每年翻一番的高速發展,中國郵輪經濟已初具規模。此輪行業復蘇后,市場規模保持每年20%的增速并非沒有可能。同時,在多地政策引導下,郵輪產業將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郵輪行業全面恢復仍需時日
雖然各大郵輪公司動作頻頻,但一些消費者感覺當前郵輪市場供給仍不及預期。最直觀的感受是境內出發的郵輪少,“好時間”“好價格”的船票不多。同時,前往消費者理想目的地的郵輪很多從境外出發,一些郵輪愛好者只好暫時觀望。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葉欣梁說,各大國際郵輪公司對中國市場持觀望態度。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子忱介紹,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郵輪母港,今年以來,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量僅為30艘次,雖然受到復航時間定于四季度的影響,但仍與巔峰時期的年度175艘次相去甚遠。業內人士也透露,截至目前,曾經深耕中國國際郵輪市場的六家國際豪華郵輪品牌,只有皇家加勒比和MSC地中海兩家國際郵輪公司宣布了明年復航中國的計劃。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郵輪業具有重資產屬性,“重新啟航”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同時,郵輪業態復雜,宣布復航后,船舶檢修、航線制定等都需要大量時間籌備,復航速度緩慢在所難免。
以“夢想”號為例,在7月靠泊天津母港以前,“夢想”號于浙江省舟山市完成整體翻新,歷時五個半月。后續的裝飾布置、系統調試、船員培訓等“軟裝”,又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從業人員不足也成為國際郵輪行業快速復蘇的掣肘之一。今年以來,文旅需求“井噴”,而過往三年旅游業從業人員卻大幅縮減。文化和旅游部每年發布的《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2年,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從41.6萬人縮減至23.4萬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導游人數從12.2萬人減少到8.2萬人。
“人手不足”在以團隊游為主要經營方式的郵輪業中表現更為明顯。葉欣梁說,郵輪行業中斷時間過長,許多郵輪公司不得不裁員或減少員工規模以適應需求下降的情況,復航過程中難免面臨人員短缺問題。愛達郵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然峰表示,當前船員招募是愛達郵輪復航的重點工作,“這需要大量籌備時間”。
在恢復前往日韓的出境團隊游后,郵輪業又回到了依靠旅行社組織出行的團隊游模式,旅游業從業人數縮減,客觀上也影響了行業復蘇進度。
劉淄楠預測,我國國際郵輪行業全面復蘇大概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認為,我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在消費者追求品質化消費和我國郵輪修造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經過2到3年的恢復,我國郵輪市場將迎來“第二個黃金發展十年”,呈現全產業鏈共同發展的景象。
多措并舉推動郵輪行業加速復蘇
在全球郵輪市場繁榮復蘇的大背景下,郵輪旅游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國際郵輪協會(CLIA)發布數據顯示,到2023年,郵輪旅游市場規模將達到3150萬人次,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950萬人次。與之對應的是全球郵輪運力供給的日趨強大,到2028年,全球郵輪船隊將新增60余艘新船,郵輪船隊總數將達到499艘。
多位受訪對象認為,今年以來,上海、天津等地分別出臺《推進國際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行動方案(2023-2025年)》《天津市鼓勵發展郵輪旅游的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將有力促進郵輪公司和旅游企業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引導下加速復蘇的郵輪行業,正在從以往的創匯途徑,轉向走展示國家或城市形象,帶動總部經濟、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但郵輪業作為市場化運作和資金密集程度“雙高”行業,一方面,應立足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定企業信心和預期;另一方面,探索國內郵輪市場、針對當前郵輪行業的新消費趨勢打造多元化產品,尋求新的行業增長點。
此外,許多從業者敏銳發現郵輪領域的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劉淄楠說,相比老年人、家庭等傳統郵輪消費群體,年輕客群正在逐步壯大。“這就要求郵輪行業打造服務新客群的消費新場景,吸引國際國內知名商業主體和消費品牌集聚。”劉淄楠說。此外,隨著游客需求逐漸趨向品質化、多樣化,郵輪企業應適時調整產品結構,在做穩團隊旅游產品的同時,加強定制游、自由行等郵輪產品開發和供給。
從郵輪整體市場來看,除了國際郵輪,中國在國內郵輪方面也有龐大市場,未來會出現更多的中國本土郵輪公司,并提供為中國旅客量身定制的航線和服務。葉欣梁認為,可以從打造更多國內航線及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主題郵輪,為國內游客提供多元化旅游體驗和高質量服務進而推動國內郵輪市場成長。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