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在2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民航局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同加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見效,并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的示范區。
“根據一些研究單位的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韓鈞表示。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也強調,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
韓鈞介紹,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條長,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民航局已修訂30余部民航法規,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標準法規體系。”韓鈞說,民航局正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簡化低空飛行計劃申報和審批,改善通航運行環境;支持地方設立20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江西、廣東、陜西、四川等地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航企業達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2%;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大概有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2022年增長了32.2%,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農林植保、電力巡檢這些傳統通航作業保持穩步增長,空中游覽、航空運動、醫療救護等新業態加速發展。
為進一步助力低空經濟發展,韓鈞表示,民航局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同加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見效,盤活低空空域資源;推動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優化直升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審定模式與技術,提升適航審定能力;重構低空飛行的安全監管體系,提升安全監管效能;落實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完善民用無人航空駕駛器綜合管理平臺,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的示范區。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