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整個社會對于在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形成了高度共識,但也有一些急于求成而忽視市場規律的聲音出現。當前,迫切需要明確政府力量在培育和扶持此類高新技術產業中的角色定位,摒棄大干快上、全面趕超的狂熱思維,尊重市場規律和技術研發規律,通過產權、稅收、金融、人才等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技術研發和創新的社會氛圍,構建容忍失敗、鼓勵競爭、市場導向的創新生態系統。
受一些事件影響,社會輿論對于掌握高新技術產業核心技術的呼聲十分強烈,形成了推進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強大輿論場。筆者認為,在這場事關我國今后核心技術命運的大討論中,應當重視過去我們在發展相關產業上的經驗教訓,對于高度全球化、市場化、系統化、知識產權壁壘森嚴的產業領域的技術突破難度,要有清醒的認識,明確政府力量在培育和扶持相關產業上的功能和角色定位,少走彎路。
不可否認,“兩彈一星”精神是民族自強自立的典范,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源泉。但也要看到,今天要在高新技術產業上尋求突破,在高揚自強自立精神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整個產業生態。以集成電路為例,這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全球化的產業鏈,在這一產業鏈條上,一些處于領先水平的國家和企業,已經形成了從硬件到軟件、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產業生態。對于這一領域的新進入者而言,其所面臨的不僅僅是高昂的投資和大量的知識產權壁壘,還面臨市場認同、系統兼容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靠滿腔熱情,更需要認真評估產業突破的難度,踏實尋找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契合點,撬動業界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那種簡單認為“國家拿幾千億就能砸出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從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經驗教訓來看,過度強調政府資金投入,會引致諸多問題。一方面,政府資金有考核壓力,容忍失敗的程度很低,而這些高新技術行業在起步階段時,恰恰需要頻繁試錯。另一方面,還可能發生騙取政府補貼、學術造假等道德風險事件。
實現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當然需要發揮政府力量,關鍵在于以何種形式發揮政府力量。筆者認為,政府力量要放在創造一個社會資本和人才積極參與、容許失敗、鼓勵創新的生態系統上。
首先,需要在財稅、金融、政府采購等方面對相關企業進行支持。可以考慮進一步減免高投入、高風險、低收益、投資周期超長行業初創企業的稅收負擔,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在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銷售使用上,不妨通過政府采購進行扶持,慢慢培育起這些產品使用的場景和生態系統。
其次,要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其中。實現高技術產業發展,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這些行業國際競爭激烈,企業初期盈利困難,相較動輒“燒錢”幾百億的互聯網行業,這些高技術企業難以得到風投青睞。當前,我們需要把更多的社會資源引導到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研究上,為企業提供試錯空間,在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激勵機制上進一步完善,鼓勵人才投身于事關中國核心競爭力的事業中。
說到底,在這些高度市場化的產業發展中,政府力量應當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應當擔負起在全社會范圍內構建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容忍失敗的生態系統的作用。政府資金、政策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能否撬動市場、調動各類要素,要看能否讓真正擔負起技術突破的企業和個人發揮出作用。只要我們能夠把固有的制度優勢和新興的市場因素結合起來,就能夠在創造核心技術的征途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
由于缺資金、缺標準、缺安全和缺人才等行業痛點的存在,工業互聯網在我國制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部分中小型制造業企業轉型意愿不強,行業布局仍面臨諸多“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