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瀕臨破產的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汽集團”),今年預計實現產值將達千億元。在中國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艱難時期,在陜西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關鍵時刻,陜汽集團有望交出一份優質答卷。老國企強大的生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歷盡鉛華洗練后,依然沒有褪色。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走進陜汽集團,職工頑強拼搏、挖潛增效,企業貼近市場、注重創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的道路上,陜汽集團也正闊步前行。
工人在陜汽集團重卡總裝線工作。
記者 張博文 攝
肩挑背扛 山溝里蹦出“鐵家伙”
說到五丈原,很多人并不陌生。《三國志》中記載,五丈原曾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曹魏出斜谷后的屯兵之處,也是這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去世的地方。在諸葛亮發明“木流牛馬”的1700多年后,五丈原上開出了我國首輛軍用重型卡車,終結了我國自行火炮“有炮無車”的歷史。
建國初期,我國汽車制造工業起步不久,國產車品種不多,炮兵部隊缺乏國產越野牽引車。進口外國車輛,既要耗費數目不菲的外匯儲備,還容易被人“卡脖子”。1968年,按照國家要求,陜汽將廠址定在了陜西省岐山縣渭河南岸的麥里西溝,距那里不遠處即是五丈原。
新生的陜汽能否扛起它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彼時,各界翹首以待。
“現在說建廠,都是交給第三方公司進行。當年需要工人參與建設,大家肩挑背扛、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是那個時代獨特的印記。”陜汽集團副總經理劉科強說。
陜汽廠第一任廠長陳子良在《陜汽廠志》中寫道,建廠階段,很多干部工人不講個人待遇和條件,服從分配,從北京汽車制造廠、南京汽車制造廠和杭州汽車發動機廠等單位馳援而來。“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這是很多陜汽建廠員工堅守的人生信條。
在鑄工車間先遣人員來到陜汽時,一沒有廠房,二沒有宿舍,他們就住在渭河灘建渭河大橋時蓋的草房內,每天從住處到工廠,來回要步行10多公里,既不叫苦,也不喊累。在土方建設工地上,百余名青年職工成立了五支青年突擊隊,參與建廠工程施工,人均一天挖出三方土,為工廠早日投產做出了貢獻。
一首上世紀70年代刊登在陜汽廠《創業詩集》上名為《入夜》的詩,描寫了陜汽廠在創業之初的生產景象:“你,白天有會戰動人的景象,晚上有加工奮戰的場面。誰說這里偏僻?你胸懷四海云濤。誰說這里狹小?你笑看五洲風煙。宿舍里,學員在攻讀,他們要用知識譜寫燦爛的畫卷。機房內,還在加工,他們要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明天。”
采用“邊基建、邊生產、邊生活”的建設方針,陜汽廠把基建、生產技術準備和生活設施配套起來,加快了建設步伐。1970年12月26日,SX250五噸越野汽車首臺樣車在陜汽廠試制成功。1975年,陜汽廠生產該車型30輛,標志著工廠建設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當年在看到SX250車輛出現在麥里西溝時,一位年長的農民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活了一輩子,快入土了,只知道這山溝溝會長草草、會長苗苗,誰想還能長出這么大的鐵家伙來!”
1978年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陜汽廠開始主動適應市場變化,試制生產民用重型汽車。為了解決缺少重型汽車的產業結構性問題,我國先后派團考察法國、瑞典、英國、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汽車生產企業。最終,來自奧地利的斯太爾·戴姆勒·普赫公司躍入了考察團的視野。
斯太爾公司的“91系列”重型汽車制造技術,系列完整、品種齊全,有七種驅動形式、五種發動機功率、多種軸距組合,可以構成16噸到40噸的6個噸位15種基本車型。“當時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還不成熟,民用重卡市場尚未形成氣候。雖然引進斯太爾技術,但外國技術被國產企業吸收、消化也需要一個相對長的周期。”劉科強說,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陜汽進入到發展瓶頸期,開啟了歷史上的第二次創業。
公開亮丑 大膽改革強“翻盤”
1990年,陜汽廠汽車產量736臺,連續四年虧損,加上潛在的虧損額,累計虧損額過億元。有媒體報道稱,陜汽廠已經“超過了破產的‘警戒線’”。
陜汽廠于1984年被劃歸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重汽公司領導,是重汽公司的三大主機廠之一。根據上級指示,重汽公司派人組成工作組,1990年進駐陜汽廠。他們很快發現,當時陜汽廠的常務副廠長、總經濟師張玉浦在廠內聲望頗高,因此決定調整陜汽廠領導班子,讓張玉浦擔任陜汽廠廠長。
上任伊始,張玉浦便與全廠職工立下“三年翻身”的軍令狀:第一年,陜汽廠要突破年產量千輛大關,大幅度扭轉虧損;第二年,保本微利;第三年,產量過兩千輛,利潤超過500萬元。
不光有口號,在冷靜分析企業面臨的種種困難之后,陜汽廠主動放棄西安南郊阿里山飯店、北郊汽車大廈等分散企業精力和資金的多元經營業務,收攏五指,全力投入重型汽車生產這一主業。很快,陜汽廠就實現了歷史上第一個“產銷雙過千”。當年,也就是1991年,陜汽廠實現利潤223萬元。
1994年起,張玉浦又開始通過“從嚴治廠、嚴格管理”推行崗位工資制度,讓企業與職工結成“命運共同體”,激活了職工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過去,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從1997年下半年起,陜汽廠試點并很快在全廠中推行計件制,企業建立一系列經濟責任制和質量責任制考核體系,這從實質上改善了企業的生存狀態,為企業后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玉浦上任前,陜汽廠曾因為斯太爾產品質量問題被重汽公司通報批評,提升產品質量成為陜汽第二次創業中的又一個重要舉措。1991年,張玉浦帶回兩輛問題車,將其中存在的73項質量問題寫在紙上,掛在車上,召開現場會,公開亮丑,這極大觸動了全廠職工的神經。
知恥而后勇。1999年,陜汽廠的產品不僅出現在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盛典上,還實現年銷量超2000輛、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營銷戰績。第二次創業的完成,標志著陜汽廠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
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不甘于平庸的陜汽廠又決心開啟一次“征程”:不滿足于老廠區和西安東郊的廠區,在企業運轉資金并不豐厚的情況下豪擲數億元資金在西安北郊新建一個汽車產業園,擴大產能,直面國外競爭對手的沖擊和競爭。
在陜汽廠內部,當時還只是一名普通技術人員的劉科強對廠里的一次征文活動記憶猶新。他說,廠里廣開言路,向全廠職工征集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戰略和計劃,正是通過這次征文,陜汽廠凝聚了共識,明晰了企業前行的方向,開啟了第三次創業。
離開重汽公司,建立自己的銷售體系和營銷網絡,陜汽廠將命運牢牢握在自己手中。2002年,陜汽廠加快現代化企業建設步伐,陜汽集團正式成立。同樣是在2002年,陜汽集團拿出重卡板塊與上市公司湘火炬進行戰略合作,展開新一輪改革,民企的資金和靈活體制與陜汽重卡在技術、品牌和人才方面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讓陜汽集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大幅提升。
2005年,湘火炬拍賣了其在陜汽重卡公司的股權,陜汽重卡和濰柴動力公司開啟戰略合作。“濰柴動力原來是我們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合作后陜汽集團成立了研發中心,著重在產業鏈上布局,一起闖市場,實現了‘雙贏’。”劉科強說。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受到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重型卡車在我國的總銷量從2003年的十多萬輛猛增到2010年的百萬余輛。因為提前做好了德龍、德御等系列新品,改革了體制機制并布局了位于西安北郊的汽車產業園,所以陜汽集團把握住了這次發展的風口:到2010年,陜汽集團重卡年產銷量已經超過10萬輛,這個數字大約是20世紀末的30倍。
居安思危 “四新”并進謀深遠
在市場風浪中搏擊數十年,陜汽集團早已學會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集團預判到國內市場潛力逐漸縮小,決心借“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實際上早在1988年,陜汽就向阿聯酋出口過一臺重型卡車,完成陜西重卡出口“零的突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汽重卡開始加大步伐,進軍國際市場。
想要獲得外國客戶的認可,從奔馳、沃爾沃等重卡大牌企業的碗里分一杯羹,并非易事。首先,陜汽集團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后為其量身打造產品。比如為迎合中東沙漠地區的高熱環境,陜汽集團對重卡的自動空調系統進行了更合理的設計。
供職于阿聯酋“超級水泥”公司的重卡司機辛格說:“陜汽重卡非常棒,很完美。我日常駕車往返于阿布扎比和迪拜,每天往返里程超過340公里。重卡空調系統讓我能在室外40多度的高溫下愜意地駕駛,疲憊時,車內的疲勞監視系統還會及時響應,用強光給提醒。”
在老撾北部,山區道路多,路面坡度大,這給在當地承攬物流業務的昊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帶來很多挑戰。該公司運營板塊負責人劉登乾說:“陜汽重卡的車橋經受住了高坡度的考驗,它采用濰柴發動機,省油耐用。目前,我們已經開通了老撾到越南、柬埔寨和泰國的物流專線,將采購更多陜汽的車輛開拓東南亞市場。”
為更好地服務國際客戶,陜汽集團近年來在集團董事長袁宏明的帶領下,建立了豐富完善的國際市場營銷、服務、配件網絡。在“銷售+服務”雙輪驅動戰略下,陜汽集團在海外已擁有150余家一級授權經銷商、200余家二級經銷網點、380余家售后服務網點、26家海外配件中心庫以及130余家配件專營店。
截至目前,陜汽累計出口車輛19萬輛,其中2019年出口規模超過2萬輛。在中國重卡出口行業中的占比,2019年達到20.84%,連續多年位居中國重卡出口行業前列。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讓陜汽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在制造業發展、經濟建設、人員就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阿爾及利亞賽提夫工廠的建成,直接或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2000個,已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億美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陜汽集團沒有放棄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位于陜西寶雞市的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于2月中旬就早早復工,看到外地15戶配套企業相關零部件不能及時到貨,企業復工后產能無法完全釋放,陜汽集團商用車公司與寶雞市政府及時溝通,協調湖北省十堰市、荊州市的相關企業調撥庫存物資發貨,累計調撥車橋、車架、駕駛室等配套產品121車,有效減輕了相關配套企業的生存壓力。
在西安,陜汽集團也稱得上是較早復工的大型企業。劉科強介紹說,陜汽集團的上下游配套企業有數百家,這數百家企業有的還有自己的二級供應商甚至是三級供應商。陜汽集團克服種種困難復工復產,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截至4月22日,陜汽集團2020年累計產品訂單數量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雖然遭遇疫情,但陜汽集團依然在朝今年年底的千億元產值目標穩步邁進。
日前,陜西制造業龍頭企業之一的陜汽集團重卡產能全面恢復。圖為工人在重卡總裝線工作。
記者 張博文 攝
終身制服務增值業務、無人駕駛技術、搭載全新電控平臺即將于今年下半年在漢諾威車展期間上市的X6000重型卡車……在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的道路上,陜汽集團從未止步。這兩天,劉科強正在核列陜汽集團的核心技術清單,根據清單配置資源。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科技應用為“互聯網+”時代下大用戶的高效運營和安全駕駛提供更為可靠的保障,已經成為重卡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大趨勢。
距離陜汽初建,時光已經跨過52個春秋。“知天命”的陜汽集團深深地懂得,生活并不永遠都是由明快的音符組成,尤其是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幸運的是,陜汽人始終懷揣著拼搏、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這精神猶如一面鮮明的旗幟,歷經歲月侵染,時代洗練,依舊光彩奪目,風采依然。
?
世界旅游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旅游業是全球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預計2020年游客數量將比2019年下降20%至30%,國際旅游收入將減少3000億至4500億美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走進陜汽集團,職工頑強拼搏、挖潛增效,企業貼近市場、注重創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的道路上,陜汽集團也正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