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正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創新的引領者,隨著近日一批重磅政策的陸續出臺,北京金融科技發展將被推向新的高度。《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進一步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北京加快推進國家級金科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高標準建設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創新高地。
金融科技推動了金融業的顛覆性改革。同時,金融科技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擴大了金融風險的傳播途徑,風險變得愈發隱蔽、復雜。如何構建以數據監管為核心內容的金融監管體系,如何將新型科技、技術應用于金融監管,從而達到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間的平衡,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在如今科技引領金融發展、科技輔助監管的時代亟須解決的問題。
從國際經驗來看,科技在監管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種監管正逐漸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自動化和智能化監管可以幫助監管者實時掌握創新金融產品,了解市場操控、內部欺詐和風險等情況,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進一步提升監管價值。目前,國際上已將“監管沙箱”作為金融科技監管創新的主要方式,北京市已經試點兩批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第三批項目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監管沙箱”就是要把金融科技創新裝進制度的籠子,打造監管創新規范的新高地,這也是建設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的應有之義。
要構建以數據監管為核心的金融監管體系,推動監管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通過建立統一金融電子數據收集系統,構建自動化的數據報告程序;將互聯網、大數據與安全監管相結合,實現監管內容數字化、監管行為數字化;建立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數據甄別篩選系統,主要表現為數據甄別、數據分析與監管決策的智能化。
要加強監管機制建設。一方面要從金融創新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出發設定嚴格的“監管沙箱”準入條件,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金融創新活力以及金融初創企業的需求,構建相應的安全退出機制以及效果評估機制。
要深化多主體協同合作,打破跨界監管壁壘。密切關注“監管沙箱”未來的應用發展效果,對試點項目要鼓勵多種主體參與,打造新型監管工具,通過引入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機制等方式,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守正創新、規范發展。
在借鑒域外有益經驗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本國金融市場環境,構建一個成熟的本土化金融“監管沙箱”,以達到審查金融創新、測試社會效果、探索監管方法、保護金融投資者和消費者、防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系統安全和穩定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