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知名度不算高,卻培育出了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萬億元。近年來,濱州在科技、營商環境和方法創新上持續突破,從“笨、高、粗”的傳統制造型向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轉向,正跑出非同尋常的加速度。
圖為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織造車間。(資料照片)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薄如蟬翼的鋁箔、有“黃金塑料”之稱的纖維級聚苯硫醚、人感加熱枕、赤蘚糖醇……走進濱州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各個企業,一系列高科技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在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麥除了能做面粉,還能“變”出谷朊粉、膳食纖維、蛋白肽等十大系列500多種產品。中裕全產業鏈精深加工讓小麥每噸增值近5500元,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147%。
記者在愉悅家紡生命科技館看到兩條被子,同樣的室溫條件下,摸起來一條涼,一條暖。愉悅家紡辦公室主任房志浩介紹,涼感的采用玉石纖維制作,適合夏季使用;溫感的由植物提取的聚乳酸纖維制成,不僅柔軟舒適,還有阻燃、抑菌、防螨等功效。這兩款被子都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強大的科創團隊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既為企業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又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一批知名家居用品品牌慕名前來愉悅家紡洽談合作。房志浩介紹,在這里只需要12個小時,就能將合作伙伴設計師的理念變成現實產品,大大增強了客戶黏性。
濱州市聚焦生態紡織、智能制造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建立實施重大項目“企業主動張榜、專家聯合揭榜”合作新機制,組織企業“揭榜掛帥”省以上各類研發項目12項。
海洋軟管是眾多海上油氣企業的“海底生命線”。多年來,其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無棣海忠軟管制造有限公司的自主研發在2010年取得重大突破。隨后,海忠軟管不但廣泛應用于我國南海、東海等多個油氣田區,而且出口到了馬來西亞和委內瑞拉等國家。
科創為濱州企業插上騰飛之翼。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濱州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超過1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64.93%,居山東省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濱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
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
9月底,一輛白色的“流動審批服務車”從濱州市博興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出發,駛入博興縣國家能源博興2x1000MW新建工程項目現場,當場辦理并打印了用地規劃許可、施工許可證等7個證書,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濱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營商環境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劉振勇介紹,濱州為企業和企業家主動服務、用心服務、高效服務,只要是合理訴求,不說不行,只說怎么行。
為了更好服務企業,政府主動開門聽意見。濱州鄒平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民說民評”懇談會上,來自多個領域、階層、職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市民代表等應邀帶著“吐槽找茬”的“任務”與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為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把脈會診”、建言獻策。
通過電子材料合法化、電子印章等4項關鍵技術,濱州推動“一網通辦”,把企業和企業家當“自家人”,定期舉辦“濱州企業日”活動、設立優秀企業旗幟廣場,打造“濱周到”服務品牌,良好的營商環境帶來“親清”政商關系。
“十三五”期間,濱州市平均每年新登記市場主體6.23萬戶,創新創業的活力更足更強。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產業成為火熱的投資領域。濱州搭建起全市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統一開發的市場化平臺,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構建多元化投資主體結構,推動新能源產業基金與產業鏈、產業項目融合對接。依托濱州港,惠民陸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北海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以及沾化區、無棣縣光伏組件裝備制造產業園,濱州正全力推進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打造“環渤海”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向著第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努力。
招才引智產教融合夯實產業根基
臨近傍晚,濱州職業學院里的中裕麥便利店里,店長2020級學生王鵬飛熟練地接待前來購物的學生和老師。王鵬飛說:“當店長不是看起來那樣容易,禮儀接待、貨品擺放等都有學問。”
濱州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周旭介紹,近年來,中裕食品發展很迅速,我們因此在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設置“店長班”,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為中裕食品培養店長。
濱州立足產教融合、實業創新,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職教園區、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把學校辦成企業的培訓基地,把企業辦成學校的實踐基地,實現“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專業即產業”。
截至目前,濱州建立“魏橋班”“京博班”“西王班”等特色“冠名式”班級93個,全市“校企合作”企業902家,職業院校建立實訓基地1049個,“訂單式”培養占就業學生比例達33%。
與此同時,濱州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碩博優選計劃”,四處求賢,廣引人才。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以來,已有50余個獲獎項目落地濱州。
濱州向用人主體授權,把選人用才的“指揮棒”交到企業手中,相關部門僅設置評價原則性要求,不參與具體評價工作,實現“是不是人才,企業說了算”。
山東萬通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的張春雷是一線冷軋工程師,只有高中學歷,但愛好鉆研、技藝精湛,為企業創造了豐厚利潤。他通過人才分類自主評價,成功入選“渤海英才·企業優秀人才”濱州市級人才工程。
為了留住人才,濱州建立“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人才關心關注的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健等措施,建設萬套人才公寓,構建起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