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國造船企業斬獲新訂單。意大利GRIMALDI EUROMED公司從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簡稱“外高橋造船”)訂造5艘9000車汽車運輸船。大型汽車運輸船成為中國造船業進軍高端船品市場的又一標志,這也是中國造船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國造船業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7.3%、55.2%和49.0%,這一成績彰顯了中國制造國際領先的規模與實力。而數據背后的科技創新、智能綠色和產業帶動更能顯示我國造船業提質升級的“新航跡”。
高端產品密集涌現
2022年,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市場呈現前所未有的“井噴”態勢,中國造船業主動作為、搶抓機遇,LNG船訂造、交付取得突破,成為2022年中國造船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
據中國船舶集團統計,2022年中國船舶集團累計簽約大型LNG運輸船訂單達49艘,合同金額超過100億美元,訂單總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不足7%躍升至2022年的近30%,創歷史新高。
全球首艘LNG雙燃料動力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全球首艘20.9萬噸紐卡斯爾型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隨著一艘艘高端LNG船建造成功,我國造船企業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運輸的重要參與者。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形成了以滬東中華、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門和江蘇揚子江船業為主的多個大型LNG船建造企業集群。
滬東中華總工程師宋煒說:“我國LNG船實現了奮起直追、迭代創新的長足發展,不斷縮短與國際同行的差距,在全球LNG船訂單爆發式增長中,穩扎穩打搶抓機遇。”
與大型LNG船一樣被譽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型郵輪建造也取得重大進展。2022年8月8日,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造,標志著中國造船業“雙輪同造”,向大型郵輪批量化、系列化建造邁出重要一步。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已先后攻克重量控制技術、振動噪聲控制技術、安全返港系統設計技術等難關,全面進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的‘攻堅期’。”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說。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船企批量承接各類船舶訂單,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12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居全球首位,集裝箱船、散貨船、原油船、化學品船、海洋工程輔助船等船型全球市場份額均超過50%。
“在全球新造船市場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我國船企克服極端天氣等一系列困難,繼續鞏固在優勢船型的領先地位,并向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邁進。”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說。
2022年,我國船企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在高技術船舶研發和建造方面持續取得新突破。全球箱量最大的2.4萬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實現批量交船,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風電安裝船等一系列高端船舶產品及新型海洋工程裝備成功交付。
帶動產業“聯動”
1月27日,遠海汽車船公司的“中遠騰飛”輪滿載3968輛中國造新車從上海南港碼頭緩緩駛離,目的港為土耳其代林杰港和意大利利沃諾港。這是遠海汽車船公司2023年開辟的第一條定制化專班航線。
大型汽車運輸船的快速投放市場助力我國汽車出口,也為航運物流企業拓展汽車運輸市場份額賦能。2022年,遠海汽車船公司新造21艘LNG雙燃料大型汽車船,使其成為汽車專業運輸領域生力軍。
除了服務外貿進出口和航運物流業,造船業以產業鏈長、創新帶動力強的優勢,也在推動著上下游產業聯動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整體提升。
“船舶工業高度國際化、產業鏈長、技術密集、輻射面廣,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李彥慶說。以國產大型郵輪為例,其突破性意義在于,2500萬個零部件的龐然大物帶動起材料、零部件、設備系統的研發與建造,吸納了大量企業分工與合作,發揮好國產大型郵輪產業鏈“鏈長”作用,有力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
“通過與全球101個供應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了在設計、原材料制作、現場施工、調試交付的全流程合作。外高橋造船跨行業、跨地區吸納了超過500家全球供應商推進郵輪設計建造。”周琦說,外高橋造船還成立了大型郵輪創新中心,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已有40余家優勢企業入駐。
與此同時,我國船舶行業加緊科研攻關,船用高端鋼材研發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替代,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國產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國產高錳鋼罐項目順利開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得到明顯提升。
駛向“綠色智能藍海”
智能化、綠色化是全球造船行業發展的方向,新能源動力應用、信息技術賦能等是全球造船業共同面對的新課題。中國船舶工業將堅持創新驅動,積極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努力成為全球船舶行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瞄準國際行業新能源動力研究前沿,設計的大型汽車運輸船不僅運量大,節能減排特性更是十分突出,其配備中壓岸電系統可在碼頭裝卸貨期間實現“零碳排放”,后續還可通過改裝直接使用氨燃料。
2022年,我國船企圍繞智能、綠色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取得一系列突破,為國際航運市場提供“中國方案”。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船塢內,全球箱量最大的2.4萬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NE336”正在緊張建造。這是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2.4萬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目前在手訂單近10艘。在此基礎上,其成功開發的“碳中和”綠色新能源船型——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一經推出,備受市場關注,有力提升了中國造船工業在中高端船型方面市場競爭力。
在建造管理環節,快速提高船舶建造工藝水平和管理能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必不可少。比如,外高橋造船打造薄板生產智能車間,以MES系統為核心,搭配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產線智能化管控,提升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有力保證了船體建造的精準高效。
除加大綠色智能船品研究外,中國造船業正在大力推進船舶建造的整體數字化轉型,以骨干企業建設和技術改造為依托,結合重點產品研制需求,加快研制面向船舶工業的智能制造技術裝備,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支撐產品建造質量和生產效率提高。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