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渠道”拿退休金、房產還能理財、小投資高返利、買藏品保收益……這些看似“誘人”的廣告背后,隱藏著詐騙錢財的諸多陷阱,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金融消費需求較大的特點進行詐騙,嚴重損害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近日發布風險提示,老年消費者應警惕六類典型陷阱,認清詐騙真面目,保護個人財產權益。
陷阱一:“代辦保險、代理退保”的不法分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得保單信息后聯系老年人,謊稱有“特殊渠道”,可一次性補繳享受養老退休金,或承諾更高收益、誘騙老年人退保,老年人一旦支付大額款項,不法分子便音訊全無、人走樓空。
陷阱二:貸款“黑中介”聲稱可辦理高額透支信用卡或個人信用貸款,一旦老年人與其聯系,即以“手續費”“中介費”“保證金”等虛假理由要求連續轉款。有的還以需要老年人證明自己有還款能力為由,要求先往騙子賬戶內存錢。
陷阱三:不法分子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誘使老年人抵押房產以獲得資金,再用所獲資金購買所謂“理財產品”并承諾給付高額利息,往往是“以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陷阱四:不法分子打著“國家扶持”“政策補貼”等旗號,以“低風險、高回報”為噱頭誘騙老年人投資,往往老年人追加投資后,不法分子便消失不見。
陷阱五:不法分子常用“限量發行”“高額回報”“絕世珍藏”等宣傳語,吸引老年人投資“收藏品”,聲稱“藏品回購、短時間內升值、幫助出售、收益翻番”,并索要“展覽費”“評估費”“公證費”等相關費用。
陷阱六:不法分子冒充醫學專家,老年人可“免費用藥”,博取老年人信任。受騙的老年人往往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一步步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設計的騙局中,最終蒙受損失。
北京銀保監局提醒老年消費者:不信“偏門”、不貪“小利”、不迷信“偏方”、不輕信“專家”,要了解金融產品的特征、辦理流程以及金融常識,警惕各類標榜“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理財項目,增強自身風險識別能力。要多與家人商量,對投資活動的真偽、合法性進行判斷,以防被不法分子蒙騙。
?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