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縣域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甘肅把培育壯大縣域經濟作為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抓手,將全省86個縣(市、區)按照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方向劃分為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生態功能型等5種不同類型,讓各個縣(市、區)選擇最擅長的“賽道”,“一縣一策”,錯位發展,激發縣域經濟新活力。今年前三季度,甘肅86個縣(市、區)有64個經濟增速高于全省縣域經濟6%的預期目標,其中蘭州市永登縣的經濟增速高達18.3%。
找準“賽道” “小縣”也能有大作為
2022年,在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考評中,人口僅3.93萬的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表現突出。在全省86個縣(市、區)綜合考評中位列第68位,比上年提升了11個位次。在農業優先型縣(市、區)考評中位列第一,在生態功能型縣(市、區)考評中位列第二,被評定為“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
肅南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草場廣布,生態脆弱。根據甘肅省強縣域發展規劃,肅南縣結合當地實際,確立了“生態功能型”和“農業優先型”的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立縣、文旅興縣、畜牧穩縣、工業強縣,不斷發展壯大綠色有機畜牧業、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率先建設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
肅南縣積極爭取生態綜合補償、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等一批國家級試點項目落地實施,率先開工建設盤道山和皇城2個抽水蓄能電站,祁豐東納藏鄉小鎮、康樂裕固風情走廊等一批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工程加快推進,2022年全縣GDP達38.6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4872元、23277元。
肅南縣的發展是甘肅省“因地制宜、引導分類發展”強縣域政策的具體體現。甘肅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翟建軍介紹,為發展縣域經濟,甘肅先后制定下發《關于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甘肅省強縣域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性、指導性文件,將甘肅縣域劃分為工業主導型、城市服務型、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生態功能型五大類型,并建立完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讓每個縣(市、區)根據主體功能定位,結合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方向,選擇確定兩種發展類型。
“讓全省86個縣(市、區)都清晰地找準了自己的‘坐標’和‘賽道’,不論縣域大小、經濟強弱,大家都能‘同場競技’,都有機會贏得獎勵,有利于各地各展所長,形成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肅南縣委書記陸思東說。
目前,甘肅各縣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部分縣(市、區)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張掖市甘州區打造“百億元現代種業”體系,2022年玉米制種面積67.41萬畝,產值達到60.67億元。慶陽市環縣持續做大羊產業,全縣羊只飼養量達到360萬只以上,農民人均來自羊產業的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慶陽市正寧縣大力發展煤電上下游產業,積極謀劃煤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項目,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線、礦材生產線等項目加快推進,全力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武威市涼州區優質飼草種植基地。(受訪者提供)
強化分類考核 “真金白銀”激勵
慶陽市鎮原縣是傳統農業大縣, 因在2022年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考評中比上年前進12個位次,被評為“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鎮原也獲得了省里5000萬元和慶陽市1億元的資金獎勵,用于產業園區建設和培育主導產業。
作為農業大縣,鎮原注重做優“一產”這個“壓艙石”,大力推廣循環農業模式,推進肉雞、草畜、瓜菜、蘋果、藥材五大產業集群成鏈發展。圣越農牧累計投資50.27億元,建成養殖場和種雞場47個、孵化中心、屠宰場和飼料廠各2個,肉雞年產能達到1.2億羽,飼養量占全省肉雞飼養量的一半以上,帶動完成一產增加值35.6億元。鎮原也在2022年成功躋身GDP百億級縣(區、市)行列。
翟建軍表示,為推進強縣域政策,甘肅強化對縣域的分類考核,對考評優秀的縣會予以政策、項目、土地尤其是資金上的支持。
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考核指標分為經濟發展、創新驅動、城鄉融合、綠色生態等四個方面25項指標,甘肅還根據各個縣(市、區)的類型,對各個類型的縣(市、區)考核權重做了區別。以生態功能型縣(市、區)為例,其綠色生態方面的考核權重高達43%。
此外,甘肅對連續兩年位列綜合評價后3位、分類評價后1位、綜合排名下降幅度大的2個縣進行約談警示。同時,評價結果作為評定縣委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等次、干部選拔任用、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激勵全省縣域爭先創優。
甘肅還對現行省與市縣財政體制進行調整,省級將新引進企業繳納增值稅省級分享部分、市級將市級分享部分全部讓利縣級,更好地發揮財政體制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調動縣級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注重合作共贏 “飛地經濟”悄然落地
在注重“一縣一策”的同時,甘肅還出臺政策鼓勵合作共贏,做大做強縣域經濟。《關于促進“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市州探索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項目布局,拓展區域經濟發展空間。
慶陽市慶城縣搶抓東西協作機遇,與天津市合作共建津慶飛地產業園區,雙方通過共同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天津等地企業在慶陽落地投資。張掖市明確“飛地”政策,以包干運營、合作共建、飛地項目3種模式確定投入分成比例,引導肅南縣祁青工業集中區建立“反向飛地”模式,發揮甘州區、民樂縣比較優勢,發展“飛地”企業4戶,有效帶動集中區固定資產投資提升15%,產值提升7%,稅收提升8%,“飛地”企業已成為祁青工業集中區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拉動點,開辟了生態功能型縣域借地發展特色產業的新路徑。
此外,張掖經開區與江蘇宜興經開區、武威市民勤縣工業集中區與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等相繼簽訂“飛地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雙方產業及資源深度融合、共享發展、互利共贏。
今年前三季度,甘肅地區生產總值超100億元以上的縣(市、區)達到20個,其中,超過20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1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
根據甘肅省強縣域的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力爭GDP超過30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10個以上,100至30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30個以上,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累計提高8個百分點。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