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記者冒雨來到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鋪鎮安豐村時,正趕上一場熱鬧的討論會。相距很遠,就聽到有爽朗的笑聲不時傳出。
循聲走去,村民們正圍坐在一家專業合作社的小會議室中,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過去一年的收成和新年的打算。主持會議的這家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田淑嫻臉上滿是笑意。
“去年,又有不少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小田’變‘大田’,用機械更方便了。”合作社的種田大戶陳宏虎打開了話匣子,“還是得政策好,種地才有奔頭。”
“是啊,現在種糧還有補貼。種地也更方便,可以用無人機施肥、撒藥,用電動化的設備加工,省心省力。”流轉了100多畝土地的大戶付銀山說,“稻田里再養點蝦,每畝又能增收不少。”
70歲的田生義拋出一個問題:“去年的收成不錯,今年有沒有新打算?”
田淑嫻接過話茬說:“我去外地學習了,也到科研院所走訪了,有幾個新的模式和項目,今天開會就是想跟大家商量商量。一個是在稻田里養鱔魚,發展稻、蝦、鱔新模式;另一個是考慮在緩坡上種金銀花。”
“技術難不難?村民們能否學會?”安豐村九組組長田亮亮提出疑問。
“技術沒問題,合作社可以免費組織培訓;銷路也不愁,我已聯系好公司。稻田養鱔魚后,預計一畝田可多收入1000多元……”田淑嫻給大家吃下“定心丸”。
2017年,碩士畢業的田淑嫻回鄉探索科技興農的新路徑。如今,她已是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并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嫻子的主意好,可以試試。”田生義笑著說。
窗外,春寒料峭,凍雨敲打窗欞;屋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起勁。
“村里這兩年的變化真是大。”十組組長萬忠勝感慨地說,“道路硬化拓寬了,村里環境更好了;電網改造了,安上400多盞路燈,灌溉用電也更有保障了;公交車通到村里了,出門更方便了……”
“今年過年回來的人說,要是今年沒回來,明年就找不到回村里的路嘍。”田亮亮說。
會場中,又是一陣陣笑聲。會場外不遠,記者遇上了安豐村黨支部書記王新發。
他興奮地說:“今年我們列了15件重點要做的事,比如,公路兩側植樹綠化,在8組新建一個曬谷場,路燈組組通、戶戶亮,推進果園基地建設,搭建一個鄉村文化大舞臺……”
雨勢漸小,記者行走在安豐村,只見一面文化墻上的“安居樂業”“物阜民豐”幾個大字分外醒目。
村前的田野上,油菜花已盛開。遠遠望去,點點淺黃在雨中搖曳,那是預示豐收的色彩。
(新華社武漢2月25日電)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