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之下,機械轟鳴。當前江淮大地麥收正酣。在安徽省阜陽市、亳州市等糧食主產區,記者走訪發現,一些產糧大縣延伸糧食產業鏈,原糧就地消化能力逐漸擴大;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越來越多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拓展產業鏈、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讓糧食生產效益不斷提升。
在阜陽市阜南縣苗集鎮前進村,去年改造提升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里黃澄澄的小麥長勢喜人。村民邵國愛種植的近10畝地就在這片示范區內。
阜南縣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建設辦公室負責人王璐告訴記者,這片2500畝示范區涉及苗集鎮約1000名承包戶,原先的田塊不僅水利設施差、還被一道道田埂分割,難以機械化耕作。“我們推進小田變大田,統一對田塊進行平整,并在連片的農田中劃出一片自種區域,滿足有種植意愿的小農戶在改造提升的地塊上種糧。”王璐說,在前進村,他們劃出的自種區約200畝,其余作為流轉區供種糧大戶規模化種植。
“原先我家10畝地分在3個地塊,現在集中在一處。噴灌等基礎設施安裝在農田中,種子農藥化肥統一供應,田間管理也有定制化服務,種糧省心多了。”邵國愛說,今年小麥畝產約1100斤,畝均收入超過1200元,改造提升后的高標準農田不僅沒增加種糧成本,由于澆水采用噴灌,用水成本還明顯降低了。
為邵國愛提供農事服務的中化現代農業阜南技術服務中心是阜南縣引入的大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阜南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鄭光輝告訴記者,近年來,阜南縣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據統計,該縣托管種植小麥24.3萬畝,帶動小農戶畝均增糧80斤,畝均節約成本約30元。
在亳州市,渦陽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高爐基地的職業農民劉啟磊正開著收割機在田間穿梭。連片種植的400畝小麥畝產達到1200斤。“作為合作社的職業農民,我們先前進行了一年學習,目前都是按照合作社明確的種植規程開展標準化生產,符合品質要求的小麥會被送往金沙河面業公司用于加工。”劉啟磊說。
渦陽縣近年來強化小麥全產業鏈建設,做好“糧頭食尾”大文章。記者從落戶于渦陽縣的安徽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目前探索出大企業帶動小農戶實現大托管的經營模式,即“市場要什么、企業產什么、農民種什么”。“我們第一產業種植由合作社負責,目前流轉了渦陽1.2萬畝耕地,培養職業農民30余人,產出的小麥會直接從田頭拉入我們公司的倉儲車間。目前公司4條面粉生產線和15條掛面生產線日加工能力分別達到3600噸和800噸。”該公司辦公室主任李夢露說,除了依托職業農民種植,該企業近日也已開倉收糧。
渦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縣依托金沙河面業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大面積推廣優質專用小麥規模化種植,企業以高于市場價每斤約0.1元的價格收購小麥,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不僅在渦陽,落戶于阜南的安徽中裕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去年正式投產了30萬噸優質小麥專用粉生產線,今年5月底,投資約1.5億元打造的“主食廚房”項目主體建筑正式封頂,將生產饅頭、烘焙食品等。阜南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思學表示,以前阜南縣生產的原糧基本外運,附加值低,去年以來,阜南縣原糧本地轉化規模已增長超過1倍,他們目前依托中裕食品等企業進一步布局小麥深加工產品,依托第二產業增收帶動當地群眾種好糧、賣優質糧。
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安徽鼓勵整村、整鎮、整縣推進小麥、水稻等優質專用糧食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訂單式收購,提高糧食商品化率和溢價率,今年3月安徽省對外發布的《皖北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將依托皖北糧食、畜禽、果蔬、水產、中藥材等綠色優質原料資源稟賦,加強區域協同和產業上下游配套,重點培育“品質糧食、優質蛋白、綠色果蔬、徽派預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