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隨著刀盤的緩緩轉動,中國鐵建承建的迎澤大街東延控制性工程——下穿太原火車站的“晉龍號”盾構機正式掘進,這是我國首例采用新管幕法施工的項目,標志著在火車站下埋深最淺、施工難度最大的通道工程實現重大突破。
新管幕法在國外大型城市地下工程運用已有20多年的歷史,而該工程采用盾構頂進鋼管,并運用切割和焊接工藝,形成整體通道,在全國尚屬首次。“工程下穿太原火車站10條高鐵、重載鐵路、普軌等線路,埋深最淺的地方只有2.7米,如同在動脈血管旁做手術,安全風險與施工難度極大。”中鐵十四局太原工程項目經理韓仲慧介紹。
項目部創新采用先打設180鎖扣管棚,再頂進2米直徑大鋼管,進而形成大隧道的施工工藝,安全系數更高,不會影響火車站的正常運營。中鐵十四局結合工程實際,聯合廠家,開展技術攻關。“‘量身定做’了4臺小型盾構機,在距離鐵軌較近的施工部位采用2臺敞開式盾構機頂進施工,埋深較大處采用2臺土壓平衡盾構機頂進施工,實現了機械制造和技術創新的完美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國隧道暗挖技術的科技含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總工程師郭勇說。
具有110年歷史的太原站屬于特等火車站,旅客到發量日均13.3萬人次,每天有140多輛列車發往全國各地。該站歷經5次大型、20多次小型站改,施工區域內存在廢棄樁基礎、舊鋼軌、舊軌枕等200多處障礙物。
針對線路、站臺等沉降風險,項目部聯合第三方監測、工務段、房建段等多家單位組成沉降監測小組,進行24小時晝夜監測,確保安全可控。
“施工中采用多臺小型盾構機,在火車站南北2個施工區域,由東向西各掘進20次,每個通道都形成20個100多米長的鋼管通道,呈環形排列,再將兩個通道的鋼管分別切割焊接,進行“穿針引線”,連成兩個手鏈式的整體隧道,極大地降低施工風險,確保了工程質量。”項目副經理周強說。
迎澤大街始建于1955年,寬度70米,號稱“三晉第一街”。60多年來,被太原火車站“攔腰截斷”。迎澤大街東延段工程是打通太原市向東擴展的“咽喉要道”,實現鐵路東西兩側貫通,對于改善城市交通路網、便利公眾出行和平衡太原東西兩側經濟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