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脫貧離不開產業帶動。近年來,寧夏西海固大力推動產業扶貧,摒棄以糧為主的傳統農業模式,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得一方水土能“富養”一方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推動產業從小打小鬧向規?;l展;搭上電商快車,優質農產品跨越大山飛向千家萬戶。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如今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風生水起,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能。
生態劣勢變優勢
西海固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涇源縣,以及中衛市海原縣和吳忠市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9個貧困縣區。除了西吉縣,其余8個縣區已全部脫貧摘帽。
過去受山大溝深、氣溫偏低、干旱缺水等自然條件限制,西海固百姓在地里刨食卻溫飽難足。近年來,西海固摒棄過去“逆天而為、以糧為主”的傳統農業模式,立足地方資源稟賦,從劣勢中尋找優勢,草畜、冷涼蔬菜、枸杞等特色產業崛起,實現了“縣縣有特色,村村有產業”。
涇源縣興盛鄉興盛村的建檔立卡戶于??∵@幾天正在拾掇新牛棚,去年賣牛純收入6萬元,今年他準備貸款擴大規模到30頭。2016年以前他家主要靠種十幾畝小麥和玉米維持生存,“以前種地不僅難糊口,還要倒貼錢,遇到旱年顆粒無收,家里至少要囤夠3年糧才安心。自從政府扶持我養牛,地里種成青貯玉米,年年掙錢買面吃?!彼f。
涇源縣位于六盤山南麓,和寧夏南部山區大多數地方一樣,耕地少山地多,春季旱秋雨多?!皼茉纯h年均氣溫只有6攝氏度,不適宜種植小麥等作物,但非常適宜肉牛生長?!睕茉纯h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波說,近年來涇源縣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引入安格斯和西門塔爾高端肉牛,去年全縣肉牛飼養量16萬頭,青貯玉米種植面積6.2萬畝,全縣75%以上的建檔立卡戶養牛,人均增收近2000元。
在寧夏中部干旱帶,生態劣勢變資源優勢的生動實踐也在上演。這里年平均降雨量普遍只有200多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000多毫米,常年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病蟲害少卻是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近年來一些貧困縣區通過高效節水灌溉,大力發展硒砂瓜、枸杞、黃花菜等特色產業,使干沙灘變為一片“金沙灘”。
作為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紅寺堡區安置了23萬從寧夏南部山區搬遷而來的移民,雖然有揚黃灌溉,老百姓還是習慣性地種小麥和玉米。據紅寺堡區水務局測算,種植傳統作物畝均最高純收益200多元,但種植高效節水葡萄和設施蔬菜,畝均純收入可達1700元和5000元以上,還能省30%的用水。
通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等,現在紅寺堡區釀酒葡萄、枸杞和黃花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6萬畝、5.6萬畝和8萬畝。去年紅寺堡區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9800多元,特色產業貢獻率就占比46%。
西吉馬鈴薯、原州區冷涼蔬菜、彭陽紅梅杏……特色產業成為西海固貧困縣區的一張張亮麗名片,菌菇、蘆筍等新興產業還在不斷涌現。實踐證明,順應氣候、趨利避害,從被動承受變為主動作為,也能走出一條特色產業振興之路。
“背靠大樹好乘涼”
過去西海固老百姓只管種養不管銷,不僅效益低,抗風險能力也差。近年來,西海固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育苗、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形成,促進產業規?;l展。
鹽池縣的灘羊產業就是典型案例。鹽池灘羊品質好,但產量低、受市場環境影響大,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情況時有發生。鹽池縣大水坑鎮新泉井村的李自新對2015年的灘羊行情還記憶尤深:“羊肉價格比養羊成本都低,養得越多越賠錢,好多養殖戶賠得只能轉行?!?/p>
工人在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生產車間內加工灘羊肉。記者 賈浩成 攝
但短短5年時間,鹽池羊肉價格就從每公斤30元提高到目前的60多元,每年飼養量穩定在300萬只左右,還邁向了全國高端市場,這種“逆襲”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截至目前,鹽池縣培育龍頭企業18家,發展灘羊養殖合作社、家庭農場近500家,輻射帶動農戶1.98萬戶,規?;B殖比例近60%。2017年鹽池縣組建寧夏鹽池灘羊集團,以全縣74個貧困村為重點,采取整村推進的方式,與6000多戶養殖戶簽訂訂單養殖協議,其中近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們已經累計訂單收購鹽池灘羊160萬只,每只羊還補貼農戶30元?!睂幭柠}池灘羊集團董事長金建仁說,這在保障養殖戶穩定增收的同時,推動了灘羊標準化生產,實現優質優價。記者在寧夏鹽池灘羊集團公司看到,每只羊在宰殺后要采血進行基因檢測,80%以上符合灘羊基因位點的,才能進入流水線加工。
“簽訂了收購協議,根本不愁銷路,也不用擔心羊肉市場價格不好,我就專心養羊,灘羊的等級越高價格越好?!丙}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建檔立卡戶魯永勝養了500多只羊,去年純收入10萬元。
脫貧路上一個不能少。西海固各縣區還通過多種模式,將單老戶、雙老戶、兜底戶等特殊困難群體納入到產業發展中,拓寬增收渠道。例如涇源縣借助閩寧產業基金,為全縣237戶兜底戶托養肉牛,每年戶均可穩定分紅4500元;隆德縣引進人造花制造等適合弱勞動力的輕工業,建設扶貧車間,解決留守婦女、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問題?!坝型痢焙汀半x土”產業發展的成果正在惠及越來越多貧困戶。
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優質農產品如何賣出去?這是地域偏遠的貧困地區普遍面臨的難題。近年來西海固地區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方式,讓農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跨出大山銷往全國,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走進吳忠市同心縣“大美同心”消費扶貧電商平臺展銷中心,枸杞、圓棗、八寶茶、小雜糧……各類農特產品包裝精美。借助閩寧協作,去年11月廈門“來三斤”電商平臺在同心縣成立分公司,搭建“大美同心”消費扶貧電商平臺,整合同心縣龍頭企業、合作社近30家,上架了180多款農旅特色產品?!巴茝V效應很明顯,目前已累計接到6萬筆訂單?!眮砣铮ㄍ目h)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曉峰說。
“大美同心”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站點模式,構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運營模式,每個站點都有線上門店,“掌柜”可以幫村民線上銷售家里的農產品,目前已輻射10個鄉鎮38個村?!拔覀兊哪繕司褪前鸦ヂ摼W帶進農村,把農村帶進互聯網,讓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备=ㄊ∪菔杏来嚎h掛職同心縣委常委、副縣長鄭永璘說,平臺今年還將幫助同心縣銷售2億元農特產品。
目前一些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雖然“觸網”,也仍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對此一些地方轉變思路,鎖定機關單位、大型國企等特定客戶群,通過工會系統集中采購,找到了穩定銷路。
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近幾年龍王壩村整合本村及周邊村子的農特產品,注冊“龍王壩”商標并成立電商平臺,但銷量一直不理想。今年4月龍王壩村農產品入駐中國農業銀行的電商平臺,一個月銷售額達到110萬元?!俺^了我們自己平臺前兩年的銷售額,帶動作用特別明顯?!睂幭娜鹦琵埻鯄紊鷳B文化旅游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焦建鵬說。
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近兩年農村電商的發展“筑巢引鳳”,越來越多人才“活水”涌入鄉村。28歲的返鄉大學生馬彥伏在“大美同心”負責網絡運營,2015年他和幾個小伙伴從北京回到寧夏創業,但因缺乏資金失敗?!按竺劳摹背闪⒑?,心灰意冷的他們重燃夢想:“這個機會不可錯過,鄉村電商剛起步,發展前景廣闊,我想把家鄉的農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去?!?/p>
?。ㄓ浾咴S晉豫參與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