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顯示,6大方面26項重點醫改工作任務下發,為今年下半年醫療改革劃重點。
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改革明顯加速,從建設公共衛生體系,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到醫保基金改革正式定調,從藥品帶量采購全面推進,到開啟耗材帶量采購試點,再到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改革的步伐并未因疫情影響而退縮,反而走的更加堅定。
關口前移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建設
《通知》指出,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繼續著力推動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其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增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推動醫防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此前表示,對傳染性疾病的誤判和信息發布滯后是導致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傳染性疾病的早期預警,一個覆蓋面大的國際性監測系統將是關鍵。
因此,在解決信息“孤島”的同時,此次改革明確,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實行傳染病報告首診負責制,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推進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加強軍地間和部門間傳染病監測預警信息通報,推動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為了未來更好的應對疫情的發展,將重點強化接診能力、搶救能力、應急救援能力等。
歐曉理介紹,強化發熱門診的接診能力,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重點落實“三區兩通道”要求,合理布局診室、留觀室、候診區,擴大等候間距,配齊篩查所需的設施設備。強化可轉換傳染病區的收治能力,結合縣城城鎮化補短板,按照不同規模城市人口,明確可轉換集中收治床位數量要求,分級分層配置疫情防控救治資源。
加強重癥患者救治能力,強化可轉換ICU的救治能力,明確各級醫院的ICU中都要設置一定數量負壓病房和負壓手術室,或者預留出負壓改造的條件,按不同規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機、心肺復蘇、體外膜肺氧合等醫療設備。并強化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強化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能力、應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呼叫接聽率,縮短響應的時間。
除了傳染性疾病預防救治能力的加強外,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分級診療和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也是重點。《通知》表示,將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城鄉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強化基層衛生防疫。深化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表示,要推進以縣域為龍頭,把下屬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實行上下一體的管理,包括縣鄉一體、鄉村一體,人財物統一管理,實行有效的緊密型醫共體,使整個縣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成為“一家人”,圍繞縣鄉老百姓的健康需求進行全鏈條、全方位的管理。另外,在城市要發揮城市醫療機構尤其是公立醫院組建醫療集團的牽頭和引領作用,形成緊密型醫療集團,對轄區老百姓實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指出,將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等大力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并將實行情況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加快建設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啟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點,提高中醫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從醫保到醫療 “保”字當頭
《通知》指出,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將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強化基層防治結合。以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塵肺病早期篩查干預為切入點,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業務融合。并制定癌癥預防與篩查指南,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穩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
同時,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和按病種付費。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商談判機制,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指標,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大周轉金預撥力度,減輕醫療機構墊付壓力。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公共衛生相關項目建設的投資總量是去年的兩倍。”歐曉理表示,今年縮減了其他的一些專項,集中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的建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引導地方統籌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高質量地完成公共衛生項目的建設。
除了相關基本醫療水平的保障外,降低看病門檻,擴大帶量采購范圍,進一步降低病患負擔。《通知》指出,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有升有降調價、醫保支付銜接,并抓住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取消醫用耗材加成等降低藥品耗材費用的窗口期,及時進行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價格。
“保”障藥品耗材安全使用。有序擴大國家組織集中采購和使用藥品品種范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試點。鼓勵由醫保經辦機構直接與藥品生產或流通企業結算藥品貨款。實施合理用藥監測,定期公布監測情況,推動醫療機構優化和規范用藥結構,促進優先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落實“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等要求。加強國家藥品使用監測平臺建設。推進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工作,組織開展重大疾病基本用藥臨床綜合評價試點。
“保”短缺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推進短缺藥品多源信息采集平臺和部門協同監測機制建設。實施短缺藥品停產報告制度和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藥品耗材價格常態化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國內采購價格動態監測和國外價格追蹤。加大對原料藥、進口藥等壟斷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
30天先后七次發文 改革向縱深推進
8月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我國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大幕即將拉開。
《方案》指出,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基金支付能力動態調整藥品目錄范圍,實現藥品目錄結構更加優化、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支付更加管用高效、保障更加公平可及。
《方案》明確,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提供支撐,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可以納入2020年藥品目錄擬新增藥品范圍。此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藥品、納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鼓勵仿制藥品目錄或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且于2019年12月31日前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上市的藥品。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選藥品等。
但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吊銷或者注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藥品;綜合考慮臨床價值、不良反應、藥物經濟性等因素,經評估認為風險大于收益的藥品將被調出目錄。支付標準與同治療領域的其他藥品相比,價格/費用明顯偏高,且近年來占用基金量較多的藥品也是調出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藥品需剔除醫保目錄外,7月31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更是明確滋補作用的藥品;含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藥品;保健藥品;預防性疫苗和避孕藥品;起增強性功能、治療脫發、減肥、美容、戒煙、戒酒等作用的藥品;因被納入診療項目等原因,無法單獨收費的藥品;酒制劑、茶制劑,各類果味制劑(特別情況下的兒童用藥除外),口腔含服劑和口服泡騰劑(特別規定情形的除外)等也被禁止納入醫保。
事實上,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7月相關部門已先后7次發文為改革劃定路線圖,從醫療改革到醫保基金制度改革,從分級診療到醫療聯合體,再到醫療行業整風,我國醫藥改革不斷提速。
的確,除上述所提三份文件外,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構建全領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機制,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促進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健康持續發展。
7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工作通知》指出,通過健全科室設置,強化運行管理,拓展服務范圍,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和獲得感。7月17日,衛健委下發的《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意在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規范醫聯體建設與管理,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助力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7月24日,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2020年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從今年7月到年末,將重點整治醫務人員收取回扣、藥企違規營銷等行為。同日,國家醫保局《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以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