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與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總第173期線上研討會舉辦。與會人員就中美貨幣政策前景與展望進行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趙然在主題報告中表示,美國經濟地位下滑,美元國際化程度下降,國際增持美債的熱情下降,通脹新高和國際收支惡化等問題導致美元國際信用下滑,損害了美國核心利益。預期未來美元國際地位下滑將使美國貨幣政策自由度下降,美國貨幣政策目標側重點將從內部均衡轉向兼顧內外部均衡,抗通脹將成為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接下來首要的目標。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研究部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預計,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型經濟體實力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美元國際地位受到沖擊,進而導致美國貨幣政策更多地顧及全球影響,對于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與美元國際地位之間的關系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則認為,大國通常都講求貨幣政策對內優先,對外平衡是對內平衡后自然而然的結果,匯率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大國次要的經濟政策。因此美聯儲不會過多顧及政策外溢效應。美聯儲需要高度重視通脹問題,因通脹威脅美元本位將削弱貨幣政策獨立性、影響美元信譽。他認為要注意美聯儲未來緊縮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美聯儲貨幣政策溢出效應依然很強。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朱孟楠也認為,美國貨幣政策較難實現從內均衡為主邁向內外均衡。它的一些痼疾如財政赤字、貿易赤字是其經濟發展與長期政策失衡的結果。美元仍是國際貨幣,可以直接用于購買商品、對外支付和直接償債,且美國消費經濟規模龐大,不會特別關注逆差問題,未來美國仍然將主要關注自身利益。
專家們還就中美貨幣政策未來走向進行研判。
趙然認為,未來美國貨幣政策自由度將有所下降,中國的貨幣政策靈活性和獨立性則將大幅提升;美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可能會納入外部均衡,抗通脹會成為首要難題,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將更側重于內部均衡,穩增長會成為未來首要目標;未來美聯儲會加速縮減購債規模并加息,中國則可能開啟一輪降息,但會遵循小步慢跑的原則,保持貨幣政策的適度穩健。
管濤強調,要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與國內用好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問題。未來中國央行抗通脹壓力較小,寬松政策可持續更久,市場利率中樞可能下行,預計央行將采取降息降準及擴表等操作,更需關注的是匯率超調問題,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對外匯率普遍升值,可能引發競爭力損失。中國要用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避免掉入流動性陷阱和刺激資產泡沫。
夏樂指出,未來中美貨幣政策方向分歧可能給未來金融市場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他預計,2022年中國可能會超預期降息,而美國加息可能不如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指出,探討中美兩國貨幣政策時需要關注經濟和金融結構差異與政策配合問題。在不同的經濟和金融結構下面,貨幣政策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他認為,中國穩定的貨幣政策離不開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這使得中國比較好地度過了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并保持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22年也會有相當大的空間和動員能力來有效實施好這兩個政策工具,使二者共同發揮作用。但也要注意,中美兩國面對不同狀況,貨幣政策實施效果更加不確定。對于中國,盡管明年貨幣政策靈活性需要增加,但需注意不能留下后遺癥、不能大水漫灌。對于美國,需要加大政策力度,防范因?“加大藥量”而產生的后果如股市方面的風險。
朱孟楠表示,未來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會保持自己的特色。中國CPI相對較低意味著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將會減弱,但仍然會保持較強的沖擊力。在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中,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動、人民幣匯率和國內企業融資等都會產生影響,特別是一些“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的暴露,會使一些國家突破政策邊界,加大風險轉移,進而擴大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需要密切關注相關動態,防范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區域或全球范圍的金融穩定。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