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龍江糧食產量1573.5億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1.5%,連續12年居全國第一;較上年增加65.4億斤,占全國增量的24.5%。黑龍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持續鞏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耕備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必須抓好春耕備耕生產。陽春三月,在黑龍江,廣袤的黑土地上,勤勞的農民春耕備耕忙,播下希望的種子,一幅別樣的“春耕備耕圖”徐徐展開,為今年再奪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選好種子,播種一年新希望
“去年種子就是在這兒采購的,今年我又來了,期待再豐收。”在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興隆鎮四合村村民宋福東來到圣豐種業有限公司選購大豆種子,他笑著說,春節一過就開始盤算今年春耕的事兒,去年在這兒買的大豆種子獲豐收,今年還在這兒買覺得放心。
“春節假期一過我們就復工復產了,今年啟用了新設備,總產能提升大約40%。” 在圣豐種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副總經理王學軍說,這段時間大約能產出25000噸豆種,可保障大約500萬畝土地的種植需求。
近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江濱分公司芽種車間內,機車轟鳴,工人們正忙著為精選的水稻種子包衣、灌袋、轉運等工作,為下一步浸種催芽做準備。
為保證種子包衣、浸種質量,江濱分公司專門聘請種衣劑廠家技術人員全程進行指導,嚴格控制包衣所用藥、種、水的比例,嚴格種子包衣流程,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及抗病、抗蟲、抗寒能力。據了解,江濱分公司今年將有1350噸水稻種子被包衣,以滿足自身水稻生產用種。
種子質量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在黑龍江墾豐種業洪河分公司,種子質量的優劣要經過發芽實驗進行檢驗。包衣過的種子靜靜地躺在樣盒中,每個樣盒上都標注著種子品種、批號等信息。檢驗員崔常青說,種子要放在有發芽紙的樣盒里浸泡24小時,瀝水后封蓋催芽,整個過程需要14天。
“我們采取分點取樣,25噸種子一個批次,每個批次分裝到4個樣盒里,進而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墾豐種業洪河分公司副經理張偉介紹,試驗分在4個階段進行,貫穿種子入庫期、儲藏期、包衣期和播種前期,試驗用于掌握不同時期種子的質量狀況,以便及時通過人為改善環境,保障種子的發芽率達到90%以上。
張偉說,4個階段中,在播種前期的發芽試驗尤為重要,“它可以指導種植戶選用發芽率高的種子播種,以利于保證苗齊和種植密度,同時還可以計算實際播種量,做到精細播種,節約用種。”
據了解,3月開始,墾豐種業洪河分公司所服務的北大荒集團洪河農場有限公司,有1300余噸稻種將在包衣后逐步完成催芽工作,預計到4月初,芽種將分批錯峰發放到水田種植戶手中。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黑龍江建立了10個專家育種示范基地,去年共審定推廣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34個,研究制定了《黑龍江省2021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指導全省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綠色春耕,保護黑土促增收
正值東北備春耕之際,在黑龍江省綏棱縣四海店鎮董氏天華農場的耕地里,可以看見一個又一個“小土包”,用鐵鍬扒開,發酵味撲鼻而來。“這些土包都是漚了一冬的農家肥,是黑土地最好的養料。”在董氏天華農場黨委書記姜玉多眼里,這些糞肥就是摻了黑土的金子。
近日,周邊一些農民把從養殖戶那里買來的農家肥,卸到董氏天華農場的地頭。記者遠遠就能聞見一股刺鼻的味道。“過段時間,我們把農家肥都拋在地里,農場2萬畝耕地,全部用農家肥。”姜玉多說。
俗話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這是先輩傳承下來的種植經驗。但后來,農民種地越來越依賴化肥,甚至患上了“化肥依賴癥”。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越來越高,綠色、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追捧,農家肥又成了“香餑餑”。
有機種植拉動當地養殖業升溫,周邊的大型養殖場發展到20多家。綏棱縣四海店鎮寶山村種糧大戶王輝在董氏天華農場種了1050畝地,還買了一輛翻斗運輸車,秋收后春耕前走村串戶,以每噸約50元的價格收購農家肥。他說:“種了10多年地,沒想到以前沒人要、讓人犯愁的‘臭大糞’又‘吃香了’。”
“農場提供農家肥,我們按照他們的有機標準種植,他們以高價回收農產品,種地風險小,黑土地越來越有勁兒。”在董氏天華農場種了8年地的種糧大戶李海濱說。多年來,董氏天華農場相繼投入13.6億元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每年生產5800多噸有機農產品。姜玉多說,用農家肥替代化肥,有力保護了黑土地,而且可持續,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耕地重新肥沃起來。
連日來,在綏濱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忙著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統供肥料下擺也在同步進行。綏濱農場有限公司龍泉管理區種植戶孟令臣接過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說:“把它領到手,今年該施多少肥心里就有數了。”
最近幾年,每到秋收后,綏濱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都會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土壤樣品采集,并對氮、磷、鉀元素含量進行測定,結合田間肥效試驗數據和產量對比測算結果,按照肥料指標體系,向各地塊種植戶發放帶有施肥指數的建議卡。
孟令臣說,這幾年他家水稻都是按照建議卡上面的指數施的肥,肥料比以往用量更少,產量卻提高了,收益顯著提升,“農作物抗病力和抗逆性增強了,地力比以前強不少,土也不硬了。”
黑龍江省嫩江市嘉田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農家肥,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該合作社理事長田鳳彬拿出一本綠色農業發展生產檔案,減化肥量、施有機肥量、用的什么農藥……每項都記得清清楚楚。
“鄉里的農技推廣人員不定期來檢查這份檔案。”田鳳彬說,合作社從春播環節,就嚴格按照綠色種植標準執行,還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缺什么補什么”,減少耕地板結,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科技賦能,“指尖”備耕忙
一段時間以來,黑龍江省黑河市被新冠疫情所困擾,如何在保證防疫安全的情況下做好備春耕工作,考驗著當地干部群眾。在愛輝區久龍農資商店,陸續到位的農資擺滿了室內,20多種農資商品,也鋪滿了網店的展示頁,僅兩天時間,就在線上賣出了供一百多坰地所需的大豆種子。
愛輝區久龍農資商店負責人扈忠斌介紹,他們通過微信小程序開通了網店,把各種農資產品都傳到網店里供選購,減少了接觸,很受農民歡迎。愛輝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林影說,目前愛輝區所儲購的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完全能夠滿足農民春耕生產需求。
不久前,黑河市愛輝區還舉行了一場農業技術專家現場“坐鎮”的備春耕生產農技、農機線上培訓會,培訓會在當地農業科技服務微信群開播,接受農民對玉米、大豆調茬,玉米種子存儲等眼下最熱的農事農耕問題的咨詢。愛輝區農機化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李文福說,愛輝區像這樣的農業科技服務微信群一共有20多個,能輻射當地2萬多農民。
在黑龍江省虎林市,這種依靠互聯網進行線上農業科技直播的培訓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我們坐家里就能學農業科技知識,老師們的講解很貼近實際。”黑龍江省虎林市新樂鄉新樂村農民黃新勝正守在手機屏幕前,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參加虎林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網絡直播大講堂。黃新勝說,受疫情影響,從2月14日開始,當地農業農村局就開始利用這種方式對農民進行培訓,“一個星期兩節課,對春耕生產有很大幫助。”
直播過程中,虎林市農技人員圍繞植保、栽培、土肥等技術,農藥化肥的選擇以及農業相關法規政策等內容進行講解,同時,農民學員們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可隨時在直播過程中與老師互動,現場解答。截至目前,網絡直播大講堂參與授課技術專家有20余人,直播間培訓指導農民1000余人次。
隨著農業生產的提檔升級,一些新型農機裝備正不斷走進人們生活。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機庫”里,一架架植保無人機整齊地排列著,工作人員正抓緊時間逐一進行檢修。公司副總經理顧嘉健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在北林區成立了100多家植保服務站,投入無人機170多架,“除了這些新農機裝備,我們還要在春耕中為農戶做全方位服務,一定保質保量。”顧嘉健說。
?
作為國民經濟“中流砥柱”的國有企業承擔著引領國內產業高質量發展,參與全球競爭的重任,數字化轉型成為這一過程中的應有之義。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