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人民幣業務創新的加強、前期經驗的積累以及理論探討的深入,試點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也隨之不斷拓展,新應用場景加速面世,而以(單用途)預付款管理為代表的附條件支付業務成為當下各方關注的熱點。
近期,在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與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見證下,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教培機構預付式平臺在深圳福田正式落地。很快,工商銀行和神州方圓也在海南自貿港推出了當地首例數字人民幣預付資金監管系統。而在此前的2021年12月,農業銀行也攜手華為在深圳發布了業內首個基于數字人民幣的云側智能合約應用,目標是服務于住房租賃市場的資金監管。
上述場景的預付資金監管主要指向的是單用途預付款。所謂單用途預付款,是指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發行的,僅限于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應當說,單用途預付款的設計初衷是好的,在實踐中也確實起到了加快銷售、便利支付、刺激消費等作用,特別是在服務行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過,單用途預付款在行業監管方面存在一定缺失。一方面,此前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在規范客體上只涉及“企業法人”,而現實中不少商戶的法律屬性則是個體工商戶甚至個人收款。另一方面,該《管理辦法》在規范范圍上也有待完善,不能有效觸及零售、住宿、餐飲、服務等領域之外且近期投訴較多的教培、文體行業,地方立法在此同樣存在空白。這就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卷款跑路者有之,公然詐騙者有之。
傳統上對這些問題的治理一般依賴法治的力量,比如立法的完善、執法的加強、司法的懲戒,但數字人民幣通過加載智能合約,從支付入手,在技術層面給出了治“標”更治“本”的解決方案。從應用實際考察,數字人民幣在單用途預付款領域的成功應用得益于智能合約技術所具有的自執行、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而這些特性同樣可以復用于其它附條件支付的場景中。各運營機構、商戶等有必要未雨綢繆,進一步豐富應用,服務民生。
一是要加強技術攻關,形成解決方案。數字人民幣雖然是公共產品,但其與應用場景的結合、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則需要相關機構在充分理解業務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及合作伙伴的優勢,引入前沿技術重構流程,并與自身線上渠道和信貸業務等充分協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是要提升合作水平,完善行業生態。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雖然為場景拓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武器,但也必須清楚看到,單純依賴技術并不能實現商業的可持續。各運營機構、商戶要在業務合規前提下充分平衡各方利益,從而保障數字人民幣在相關場景中能夠行穩致遠。
三是要做好基礎研究,強化資源儲備。當下,數字人民幣業務拓展已不能再簡單復制此前互聯網企業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成功經驗,而是需要相關機構加強對數字人民幣本身以及金融業務,乃至貨幣形成等基礎理論的研究,提前謀劃,在場景、技術、用戶等多方面盤活存量資源,拓展增量資源,全面提升數字人民幣業務的開展質效。(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