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協調,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先決條件。
五年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與政策舉措,著力縮小地區差距。從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區域戰略體系,到“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形成了多個跨省級城市群和灣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中西部地區2008年至2016年連續9年經濟增速超過東部地區。
但我國地區之間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等問題。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例,長江城市群中高于全國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城市主要是省會城市、與省會城市或特大城市聯系緊密的城市、傳統發展較好的工礦業城市。
因此,十九大報告明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近年來,區域協調發展在我國表現為城市群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群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地區,其最大優勢在于打破區域限制,通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資源的整合匯集,實現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與優勢互補。從國際來看,美國67%的GDP集中在大紐約區、大洛杉磯區和五大湖區三大城市群地區;日本的東京、阪神、名古屋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65%的人口和70%的GDP。
但如何打造城市群,而不僅僅是形成一群城市,是我們現今面臨的重要課題。各個城市區域行政歸屬不同,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不同、利益固化明顯,因此,只有打造利益共同體,讓各參與個體共贏,才能提高參與各方的積極性,打破行政制度藩籬,促使協同發展,真正起到1+1>2的效果。
過去,我國城市群因粗放式的發展,存在較為嚴重的“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這既造成了區域發展的不協調,又降低了產能效率。此外,部分城市群因強烈的政府主導色彩,和自古以來攤大餅的傾向,城市群還沒有成型,就開始擴容,結果脫離了城市群發育的基本標準。
在此背景下,城市群協調需建立區域協調機構,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同時,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規劃同編、城鄉統籌、產業鏈相接、市場互補、交通同網,即城市群區域性產業發展布局一體化、城鄉統籌與城鄉建設一體化、區域性市場建設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