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省統計局在成都召開2017年全省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公布2017年四川經濟運行“成績單”:2017年全省經濟總量超過3.6萬億元,GDP同比增長8.1%,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個百分點。
數據一發布,各界廣泛關注。在相關人士看來,8.1%的增速,好于預期、快于全國,是自2014年后我省GDP增速再次回到“8時代”。
“同樣是8%以上,相比3年前,含金量卻大不同。”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熊建中認為,2017年,四川經濟發展韌性、活力、后勁更強。
【看韌性】
穩中有進,經濟韌性正在增強
發布會上,“韌性”一詞首次出現,并被反復提及。
“四川經濟的韌性正在增強!”熊建中認為,韌性意味著穩定性增加、抗沖擊力增強。
從2016年第四季度起,我省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拉出了一條平穩運行的曲線。
經濟韌性的背后,是一系列“穩起”的數據作支撐。2017年我省新增就業人口106.9萬,超預期目標,同時登記失業率下降;2017年3月至12月,我省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連續10個月保持在1.4%的水平線上,十分穩定。
與此同時,企業經濟效益提升明顯。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56.2億元,增長30.4%,比上年同期提高24.3個百分點。預計2017年全年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虧損企業較2016年減少115戶,虧損總額減少54%。
居民收入也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達到30727元,比上年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27元,增長9.1%。
“增速超預期、就業增加、收入上漲、物價穩定,這就是四川經濟的韌性所在。”熊建中認為。
【看活力】
動能強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動能更足,增強了四川的經濟活力。”熊建中表示。
從三次產業看結構活力。2017年全省三次產業占比11.6:38.7:49.7,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升,接近50%。其中,旅游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物流業及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郵政業發展較快。省旅發委主任傅勇林表示,2017年我省旅游綜合收入排名全國第五,2018年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
工業結構內部也向著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1.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七大優勢產業占比提高3.6個百分點……
活力更體現在新動能的聚集。2017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9%,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出7.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持續提高,為12.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高精尖行業增加值“跑”出了高增速。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1.5%,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制造業增長75.1%。
新產品產能加快釋放。光伏電池、城市軌道車輛、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等增長均在60%以上,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新能源汽車分別增長57.9%、46.8%和31.6%。
新能源發展勢頭較好。風力發電量、生物質發電量同比增長超50%。
新業態蓬勃發展。“1919”成為全國最大的酒類流通O2O電商平臺,全國體驗店達1031家;中藥材天地網全國連鎖信息站點超過千家,紅旗超市、長虹、新希望、吉峰農機等通過線上與線下共振發力,發展模式不斷轉型升級。
【看后勁】
穩中向好,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半個月前,全省31個重點項目在四川天府新區集中開工,打響2018年“項目年”第一槍。這次集聚芯片制造工廠、集成電路研發設計中心等重點項目的集中開工,對推動我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熊建中看來,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無疑是2018年四川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熊建中表示,盡管面臨困難和挑戰,但經濟運行穩定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積極因素明顯增多,結構調整步伐繼續加快,創新驅動不斷增強,新經濟、新動能蓬勃發展,新常態特征愈發明顯,四川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將延續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不斷邁進。
去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10項重點任務,將進一步夯實我省經濟穩定增長、向好發展的基礎。從產業支撐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等,將進一步推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持續向好。從內外需求看,“項目年”活動的繼續深入實施,傳統消費的提檔升級,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推進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將進一步增強四川經濟活力。
2018年四川經濟仍將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將保持穩定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