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參時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這一有機整體包括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經濟體制等七大方面,它們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鑒于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有必要也必須深刻領會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機整體性的準確內涵,確保不念歪經、不跑錯道。
理論和實踐一再表明,經濟體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生產力最終決定生產方式的存在、發展和變革,生產關系直接決定生產力的性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從生產力來看,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適宜的經濟發展規模,也就自然離不開一定的生產力。產業為本,產業體系無疑是生產力的直接載體,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就是要通過創新引領來推動技術進步,并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之間的協同發展,進而全面提升生產力。與此同時,沒有人,生產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盡可能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從生產關系來看,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一個行之有效并能最大程度解放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其一,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就是要構建一個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政策體系,發揮好制度保障作用。其二,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就是要為市場參與者創造一個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的市場環境,以消除生產者與消費者、商品和要素之間的各種制度性摩擦。其三,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就是要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雙向提升“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水平,以及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來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謂“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集中體現在收入分配、區域發展、城鄉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這就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能夠有效化解新矛盾。其一,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要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因此今后三年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為必然。其二,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旨在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重要的對策在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重新打造以城市群和灣區經濟為新特征的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圈。其三,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要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其實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時代、新階段,需要牢牢抓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整體性特征,樹立大局觀、全局觀、系統觀,采取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盡快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具體到當下,尤其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并著力擴大優質增量供給。特別是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以防控金融風險為重點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必須取得實質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