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就是要在發行體制上實現市場化的突破,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把發行和定價權力最終交還給市場。在試點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于申報企業認識的種種分歧,對于企業價值的最終判斷,正是要在這種觀點碰撞和博弈中產生。市場各方要以長遠的目光、寬容的態度對待科創板的建設。
自3月22日上交所陸續公布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以來,申報的企業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一些意見認為,部分企業科創含量不足,存在包括業務模式、科創含量、財務指標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應當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筆者認為,首先,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重大改革,市場化、法治化是這一改革的基本方向。科創板市場股票發行,需要按照市場主導、強化約束的原則進項改革,包括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詢價、定價、配售等環節由機構投資者主導。在審核層面,則需要上交所按照試點注冊制的理念和要求,承擔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的職責。市場化的定價發行,正是科創板與過去主板、創業板發行方式最大的區別。
這一發行體制改革,是對過去新股發行審核制的突破,把發行和定價權力交還給市場。從本質上看,在注冊制下,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交易所,都將不再承擔“選美”的責任,不會也不能對上市企業的質量進行背書或者承擔最終的責任。一家企業到底有沒有發展前景、到底值什么價,其結果最終要由市場、投資者來決定,其市場風險最終也將由投資者來承擔。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各方對受理企業的科創含量進行深入討論,是符合科創板制度設計初衷的。對于一個具體公司而言,到底有沒有價值、值什么價,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觀點,而企業的發行價格正是要通過這種觀點的碰撞和市場各方力量博弈來產生。
其次,科創板設立了多元化的上市標準,在制度設計上大幅提升了上市條件的包容度和適應性。因此,只要是符合法定的上市標準,符合非財務等條件的企業,都可以在科創板進行申報。在申報受理之后,上交所可以在后續的審核中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科創代表性、技術能力、企業質量等問題進行問詢,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對企業的定價、發行和上市形成市場化制約。通過充分、及時、完整的信息披露,市場各方才能夠在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對擬上市企業形成充分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定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問詢,是在科創板試行注冊制改革的“靈魂”。這樣的審核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相應地不斷豐富完善信息披露內容的互動過程;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
再次,應當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科創板即使制度設計再完備、再細致,在實踐過程中,實施初期也避免不了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市場各方應當以寬容的態度對待科創板的建設發展。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一項重大改革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在改革初期很可能面臨一系列問題。在試驗期間,不排除出現投資者參與熱情過高導致個別公司股價劇烈波動的現象,也不排除個別公司定價并不完全符合市場各方的預期,市場各方也許會質疑它是不是完全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在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和磨合之后,整個市場化的制約機制能夠運行起來,這樣的改革就是成功的。
?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高杠桿配資是把“雙刃劍”,進一步強化了A股“一哄而上”的短牛、快牛、瘋牛特質,很容易形成類似2015年的“雪崩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