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的打著飛的籌措物資,有的帶頭居家隔離遠程辦公,有的提前布局下一輪企業生態鏈建設……在常州國家高新區,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蒂森克虜伯轉向系統(常州)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Sebastien Baran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從未想過這個時候返回歐洲,我充分相信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能贏得這場戰‘疫’!”
捐款捐物,外企不缺席
從小口罩,到大禮包,常州國家高新區外企紛紛捐款捐物。除了大量現金捐款,不少外資企業還捐助了疫區緊缺的物資和專業醫療用品、器械。
蒂森克虜伯2月12日宣布,集團在華運營公司攜手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200萬元人民幣,助力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測量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可用于生物和病毒檢測,目前已準備了價值50萬元的相關產品陸續捐獻給急需單位。韓國現代建設機械株式會社在常州高新區投資有工程機械等項目,疫情發生后,緊急采購10萬只KF94口罩捐贈給常州高新區疫情防控一線。帝盛(常州)車輛科技有限公司向防疫檢查點支援了20多輛房車,無償為奮戰在一線的執勤人員、防疫醫護人員提供服務。美國莊臣父子公司常州全資子公司捐贈50萬元消毒產品,美國莊臣父子公司(中國)還向武漢捐贈50萬元,用于購買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醫療防護用品。朗德萬斯照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定點收治醫院捐贈紫外線殺菌燈近5000套。
復工復產,外企不含糊
全力穩投資、穩外貿,提振在常外資企業共克時艱的信心和決心。常州市委書記、市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齊家濱第一時間來到常州國家高新區,為外企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提供“店小二”服務。
蒂森克虜伯轉向系統(常州)有限公司針對常州市防控機制、員工排查、設施物資、內部管理“四個到位”的復工要求,專門設立了應急小組,由公司CEO、CFO總負責,對公司內部及外來人員管理、來常人員跟蹤等明確到具體人員,所有人員逐一聯系并登記造冊,首批復工人員嚴格篩選并簽訂承諾書。除了對已復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及管理,公司還對即將復工的人員做好宣傳和調研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控制疫情發生。員工Michael來自德國,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的號召,假期留在常州家中,隨時等待企業復工。經過體溫檢測等一系列篩查,Michael豎起大拇指表示:“整個檢查工作非常棒,做得很好,準備得非常好。”經過體溫測量,簽訂承諾書,消毒領取口罩等一系列步驟后,Michael順利進入企業走上工作崗位。參與復工的人員在上下班時間,都需要在企業門崗經過這樣嚴格的篩查與記錄。
來到萊尼電氣線纜(中國)有限公司,要經過測體溫、消毒雙手、穿上外來人員識別服一系列步驟才能進入廠區。該企業建立了以各工廠總監為組長的防控組織架構,每日與德國管理層交流并及時傳遞政府政策,執行“一人一檔”建檔篩查機制,目前復工總計530人,設置隔離間6間。
特雷克斯(常州)機械有限公司正式復工后,已有100余名員工到崗。在特雷克斯廠區,隨處可見溫馨提示牌和宣傳展示架;過道、食堂大門全部敞開,中小型會議室停用;食堂里用地貼設置了一米等候距離,并在桌面設置了防護裝置,限制吃飯時間、禁止相互交談、接觸,另有一塊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員工對復工后生產的意見建議;洗手間配備了硫磺皂和消毒洗手液等。“隔著擋板吃飯還是頭一次,估計今后一段時間是新常態了,伙食挺不錯的。”在特雷克斯工作三年的盛經理說。
對于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所面臨的問題,常州國家高新區招商局用“跑”起來的服務,派出71名一線招商人員,做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上門到點”服務,千方百計和企業一起解決好當前的“瓶頸”難題,為企業復工復產加足勁。
潛力巨大,外企不懷疑
常州國家高新區作為長三角重要的外資聚集地,目前已吸引全球18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0多家。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563億元,同比增長7.5%,完成協議注冊外資13.2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7.62億美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外資企業表示,愿意與中國攜手共克時艱。常州國家高新區多家外企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且可控的,疫情過后,中國經濟社會將繼續蓬勃發展,前景光明。
萊尼電氣線纜(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明杰說,我們在常州和中國區所有工廠都重新投入運營,盡管并非所有員工都返回工作崗位,但與客戶、供應商和業務合作伙伴都保持聯系,每天都在改善。同時,我們也看到此次系列幫扶措施,如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18條稅收硬舉措及常州市的20條措施助力企業恢復生產,使企業得到快速的支持。我們將繼續投資新產品、產能及人員配備。
雖然疫情對外企在中國的供應鏈、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遞送等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放眼長期,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市場的規模之大、潛力之深、范圍之廣、活力之盛,未來可期。蒂森克虜伯轉向系統(常州)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Sebastien Baran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疫情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我相信中國的巨大潛能,并期待在中國與合作伙伴加深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業務合作。
?
疫情雖讓各行各業備感壓力,但也隨之催生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宅經濟”同樣煥發生機,線上教育、遠程辦公和社群營銷迎來行業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