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地采取價格補貼、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已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2170.9萬元,救助421.82萬人次。
據介紹,為掌握困難群眾生活狀況,安徽各級民政干部通過電話、微信、上門、信息平臺等多種方式排查,掌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群體的生活狀況。為提升救助時效,簡化、優化審批程序,推行審核審批權下放和流程網上辦理。
淮南市財政支出1581萬元,向全市13.17萬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和孤兒,按照每人12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臨時生活補貼。
蕪湖市開辟了社會救助綠色通道,對疫情期間申請低保、特困的家庭,在24小時內落實臨時救助,再利用大數據資源,以線上信息核對和電話求證等方式,開展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將辦理時限壓縮到10個工作日內。
安徽密切關注居民消費價格及食品類價格變化,對達到價格臨時補貼機制啟動條件的,及時啟動社會救助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將價格臨時補貼足額發放給困難群眾。
截至目前,全省已為困難群眾發放1月、2月價格臨時補貼22170.9萬元,救助421.82萬人次,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和低收入家庭。下一步,安徽將進一步編密織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及時調整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
?
將社會資產的“標尺”由自然稟賦型的房產、地權,向知識稟賦型的技術、專利演化推動,將成為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密鑰”,蘊含巨大潛力。但同時,“知產”變“資產”尚存評估難、人才缺、配套弱等“幾重山”亟待翻越,需多方共同努力。
4月伊始,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作為國家隊,中央企業迅速行動,重倉布局,用投資驅動和硬核科技領跑“新基建”,釋放增長新動能,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