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葡萄掛滿枝頭。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的武威市涼州區,一馬平川的原野上葡萄架一望無際。釀酒葡萄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葡萄。還有不少游客在附近的酒莊中賞景、拍照、品酒。
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地處北緯36°至北緯38°的葡萄種植黃金帶上。這里的葡萄酒更是久負盛名。
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如今,這個享譽千年的鄉土風物,正“變現”為紅色的“液態經濟”,給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帶來經濟動能轉換的紅利。
又一批游客走進皇臺葡萄酒莊,各式紅酒琳瑯滿目。“我們不僅釀葡萄酒,還在大力發展酒莊旅游。甘肅的旅游資源豐富,期待能把葡萄酒和生態旅游結合起來。”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莽說。
“南有茅臺,北有皇臺”。30年前,皇臺酒業以生產白酒而知名。鮮為人知的是,如今的皇臺酒業已經成為武威市的葡萄酒龍頭企業,集葡萄種植、生產、貿易、科研為一體。
從專攻白酒到“精耕”紅酒,皇臺“舊瓶裝新酒”的過程,見證了近40年來甘肅河西走廊地區逐夢“跨越式發展”的歷程。改革開放初,工業化是許多地方的夢想。在武威這樣一個工業幾乎零基礎的“西部糧倉”,人們不約而同想到釀酒。在河西走廊,從東到西千余里,幾乎每個縣(市、區)都有酒廠。
后來,一些地方準備借助祁連山沿線豐富的礦藏,發展工業。河西走廊本是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綠洲,粗放的開發,給生態屏障帶來不少隱患。在養育綠洲的內陸河兩岸,人們開荒種地,種植用水量大但經濟收益不高的小麥等作物,生態用水被擠占,石羊河等內陸河不堪重負。
近幾年來,祁連山休養生息,石羊河兩岸關閉機井、壓減農田。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表示,當地加大了探索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力度。在武威市,與嚴格的生態治理相伴,種植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不斷加大。
“紅色液態經濟”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河西走廊產區被評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如今,在武威市,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保持在8萬畝以上,年加工能力10萬噸。其目標是生產出“有品質”的葡萄酒,把甘肅打造成我國葡萄酒的頂級產區。
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從2003年起入駐武威,歷時17年,已流轉10萬畝土地,建起有機葡萄種植基地,啟動了10萬噸有機酒堡項目。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產業是綠色產業,在為企業帶來利潤同時,也形成大面積的綠色植被,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提高綠化覆蓋率等方面產生生態效益。
據甘肅省酒類商品管理局局長陳浦介紹,甘肅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19個,十年來新增13個。近年來,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費結構的轉變,使得葡萄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消費者的日常餐飲中。“無論是產量,還是人均消費量,都有潛力可挖。無疑為河西走廊的‘紅色液態經濟’帶來巨大消費市場。”陳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