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特別指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
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一些代表委員和業界人士表示,伴隨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政策禮包”的落地,企業創新活力將不斷迸發,內生動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也將動能更強、后勁更足。
回顧過去一年,我國企業在創新能力、水平和貢獻上已有很大提升。據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2.79萬億元,其中企業投入占76%;3.7萬億元的技術合同交易額中,90%來自企業。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發揮稅收優惠的作用是關鍵一招。
近年來,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持續加碼。去年我國實施“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今年此項政策進一步擴大到“科技型中小企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極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市場主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充分體現了我國支持創新發展的決心。”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記者表示,這一舉措能進一步發揮稅收的杠桿作用,促進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從一定程度上賦能整個社會的創新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這是國家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體現了國家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態度。”以研發、生產風力發電專用設備為主的創新型企業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娜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21年的研發投入計算,這項政策的實施相當于為該企業減稅100多萬元。“我們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新產品研發、智能制造升級、信息化升級等領域,公司研發人員規模較去年將增加30%。”
“近年來,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包括獎補制造業企業技改投資、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今年又提出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等。這些政策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及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將起到明顯的效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楊光普對記者說。
代表委員也建議,在進一步強化創新激勵、加大稅收優惠支持方面,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落細。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建議,構建以“普惠”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在現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基礎上,開發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工具,支持和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例如,對基礎研究投入多的企業給予優惠,更大力度支持企業創新成果的首購首用等。
為了更好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全國工商聯建議,進一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優惠力度;建立落實和完善惠企科技政策的長效機制,深入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研發投入加計扣除及無形資產稅前攤銷、政府采購、科技金融等普惠性創新政策落地實施、取得實效。
除了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拓寬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也是激勵創新的重要手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
謝志成認為,可在應用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管理委員會,以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開展產學研合作;設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金,為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九三學社中央建議,可借鑒目前政策性銀行“一行一策”的監管及運營原則,設立專門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性銀行。一方面,通過組建專門的隊伍,制定專門的監管政策,研發更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解決科創企業金融需求滿足率低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性銀行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債,且募集資金主要借助于國家信用,資金成本較低,可以滿足科創企業對低資金成本的需求,解決融資貴問題。
去年11月15日,聚焦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正式開市。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奚國華建議,從優化申購模式、引入增量資金、創新交易機制和明確公眾公司法律地位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他還建議,加快推出北交所指數基金,鼓勵基金管理人發行特色基金產品,并在新發行的特色基金產品中配置一定比例的指數基金或北交所股票;對投資北交所的各類資管產品打開審批備案的“綠色通道”,推動擴大產品規模。
調整公司治理結構、加速生產技術攻堅……一系列改革舉措在鹽湖股份一一落地,對標建立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目標,這家“老牌國企”從改革出發,找問題、紓痛點,育新機、開新局,揚帆再起航。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