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00萬億元后,2021年GDP達到114萬億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在經濟總量屢創新高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經濟仍處于結構調整期,加之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推出有利于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完善宏觀調控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同時強調,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于此,亟須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機制,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堅持擴大內需戰略,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形成穩增長合力。
首先,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
預期變化影響甚至決定經濟走勢。在國際大環境、宏觀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要構建新的確定性,核心的問題就是要推出穩定預期的政策,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推出更多有利于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最終達到穩定經濟大盤的目的。
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要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健全涵蓋關鍵領域、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導向明確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在穩定的政策總框架下,采用靈活、漸進的方式,注重微調手段,把控精準指向,按照主要經濟指標變化的趨勢與程度,確定預調措施的力度,防止政策大起大落擾亂預期。
其次,堅持擴大內需戰略,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增長放緩。要以促進就業、優化分配和降低負擔為抓手,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使就業達到更充分的水平,支持居民收入更好增長,穩定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此外,要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重點,加快提高供給質量,實現消費提質擴容,兩者齊頭并進,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優化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強重大項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用好用足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積極調動社會資本活力,促進投資合理增長。
再次,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形成穩增長合力。
穩增長要求加強部門間政策的統籌協調,強化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環保、改革等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做好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政策的有效銜接。財政政策要為提振有效需求加大財政支出,加大減稅降費政策力度,全面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對接工作,發揮政府投資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為配合財政政策發力,貨幣政策要為其營造適宜的金融環境。貨幣政策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堵點和難點,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施好結構性工具,精準支持小微民營企業、制造業以及重點新興領域,做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轉換工作,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動內需恢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
調整公司治理結構、加速生產技術攻堅……一系列改革舉措在鹽湖股份一一落地,對標建立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目標,這家“老牌國企”從改革出發,找問題、紓痛點,育新機、開新局,揚帆再起航。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