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三)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思想。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無論是GDP總量還是工業體系的完善程度,中國都取得了矚目的進展。但過去的高速發展,主要依賴要素投入和資源投入進行的規模擴張,實體經濟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這種發展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是不可持續的,這實際上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可以說,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內生性增長動力不足,創新不足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距離工業強國還有一定距離。從企業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我國大多數企業還集中在世界經濟產業鏈的中端或者末端,產業附加值不高,競爭力水平還有欠缺,核心技術仍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距離真正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還有一定距離。以光電子芯片產業為例,中國作為手機、電腦電子等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對芯片的需求巨大,近幾年,每年花費在芯片進口的金額超過萬億元,國外大廠占據了國內高端光芯片、電芯片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導致這條產業鏈上的大部分利潤被他人攫取。
要破解上述難題,關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表明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發展理念時,創新不僅是戰略支撐,而且是第一位的,具有引領全局的作用。通過創新,中國才能夠改變過去的發展路徑,經濟才能真正具有長久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我們的產業和企業才能夠擺脫低端生產,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提升在世界產業鏈條中的地位。
應當認識到,我們所倡導創新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創新,而是涉及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全要素、全系統、全方位的改革創新。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在技術上,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制度上,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文化層面,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同時,還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當前,全球經濟風云變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世界經濟和產業格局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突破,將帶來大量的新興產業和就業機會。在這個重大變革中,誰的創新能力強、技術儲備豐富、應用場景成熟,誰就占據了變局中的主動權。對于中國而言,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戰略機遇窗口,是我們躋身世界經濟產業鏈和價值鏈上游的歷史機遇,也是我們實現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歷史轉變的重要機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