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包括東莞、順德、南海、中山在內的“廣東四小虎”概念從新華社稿件中提出。這一相對于“亞洲四小龍”,極具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概念受到學界和市場關注,對外界理解中國經濟、廣東經濟,帶來了新維度、提供了新視角。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如今,幼虎“三變”,威猛雄健。“世界工廠”東莞跨越“萬億元”門檻,“中國家電之都”順德推進轉型升級,“敲鑼打鼓賀富”走在改革前沿的南海創新不斷,“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邁進……
在“廣東四小虎”等的共同努力下,最新的數據顯示,廣東省202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達12.4萬億元、超過韓國,實現超越全部“亞洲四小龍”的“追龍”目標。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以“四小虎”為代表的區域經濟,正成為大灣區產業鏈的重要節點。
總部位于東莞的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線。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發展方向之變:內外兼顧,更大循環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省東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東莞成為中國第24個GDP過萬億元的城市。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具有高度外向型的經濟特征。全球每2個5G時鐘芯片、每2個錫膏印刷機,就有1個“東莞造”;2021年東莞進出口總額實現15247億元,同比增長14.6%。
從“兩頭在外”到“眼光向內”,“世界工廠”正在迸發新的發展能量。數據公司IDC的報告顯示,2021年東莞企業vivo、OPPO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列。
“從鞋帽到家具,東莞以前多是跟隨。”東莞市委政研室專職副主任趙敏說,但從電子信息產業開始,東莞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尤其是過去幾年東莞進入到手機這樣一個核心賽道,并且有明顯的國產替代趨勢,東莞不斷暢通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東莞是“廣東四小虎”國內外市場融通發展的縮影。“廣東四小虎”曾經代表廣東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彼時,以珠江為界,東側的東莞與香港形成“前店后廠”,成為香港轉移加工工業的基地,終端市場主要在國外;西側的順德、南海、中山等,或主要依靠鄉鎮企業、個體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發揮當地市場經濟傳統,“北上”銷售到全國,終端市場主要在國內。
如今,珠江東側的“莞虎”國內市場更加廣闊,西側的“三虎”不僅“北上”,還積極“出海”。
在“中國家電之都”順德,一些“鄉鎮企業”正奔向“全球企業”。截至目前,美的海外員工超3萬人,海外營收連續多年超千億元,占比超過40%;美的還收購了德國庫卡,今年庫卡順德園區計劃投入7億元,規劃布局年產10萬臺機器人。
在南海,2021年當地進出口達1845.7億元,同比增長21.5%;在中山,2021年進出口2694.9億元,同比增長22%。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廣東經濟超越“亞洲四小龍”,離不開“廣東四小虎”這樣的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小虎們參與到“兩個循環”和全球的產業鏈分工之中,找準自身的定位,開放和自主是小虎們的共同發展密碼。
發展動能之變:園區蝶變,更大空間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珠三角較早顯現“何處是城市、何處是鄉村”的融合發展優勢,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又一定程度帶來規劃不足、效能低下的“先發劣勢”。
“廣東四小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村級工業園,日漸成為高質量發展大道上的“攔路虎”。
今年元旦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山召開工作動員會,吹響村鎮工業園升級改造的號角。中山小欖鎮鎮長薛治國說,小欖將以5000畝村集體產權為主的村級工業園為突破口,科學謀劃4個千畝連片主題產業園。
在順德,382個村級工業園占已投產工業用地的70%,稅收貢獻只有4.3%。
2019年2月,廣東省委深改委印發《佛山市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啟動村級工業園改造。
順德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12月31日,順德累計完成改造整理土地112510畝,新建建筑面積2104.55萬平方米;順德同時啟動規劃建設大良紅崗科技城、龍江數字產業城和10個平均超2000畝的現代主題產業園。
村改騰出連片空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的機遇,2021年順德工業總產值達到11421.6億元。虎年春節剛過,位于順德的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工廠正式開工,第一季度2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百億元,涉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領域。
在南海,2021年當地累計拆除改造村級工業園5.63萬畝,實現政府統籌連片工業用地8000畝,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更廣闊的承載空間。
趙敏說,過去東莞主要是靠鎮村招商,鎮村去做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在早期的從0到1階段這種模式沒有問題,但今天我們從1向100發展的時候,原來的模式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要通過村改等形成聚焦,打出我們的核心‘產業拳頭’。”
發展理念之變:質量優先,更大格局
改革開放之初,創新活躍的民營經濟是南海的重要標志,從“敲鑼打鼓賀富”開始,一大批“洗腳上田”的農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時間在流淌,創新永不變。在南海丹灶鎮,當地正從五金產業的“第一次創業”,延伸至汽配產業、氫能產業、智能安全產業的“第二次創業”。目前汽配產業產值在全鎮占比約1/6,每年創稅約4億元,其中外資企業40余家。
如今,南海正加快建設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推廣新能源在公交、物流、環衛等領域應用,全區已聚集90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累計引進氫能產業項目近百個,投資總額超300億元。
在北京冬奧會上,從開幕式的燈光設備,到賽道照明、速滑館“冰絲帶”以及體育設施燈光工程,不少來自“中國燈都”——廣東中山。
中山的古鎮、橫欄和小欖等,組成了燈飾照明產業集群,年產值近千億元,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落子未來,“世界工廠”已不再只是工廠。
在新能源領域,東莞消費電子類鋰電池產值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在數字經濟領域,先知大數據的人工智能鐵軌探傷系統,為鐵路開展“體檢”;在人才庫中,目前東莞人才總量258.4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已有18.3萬人……
近期,東莞提出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深度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說,中國散裂中子源即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設備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將為前沿科學研究、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先進的研究平臺。
展望未來,“四小虎”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產業鏈節點,推動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任颋說,“四小虎”要更加積極主動對接廣州、深圳等核心引擎,發揮好廣佛同城化、深莞同城化,以及未來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與廣深雙城密切銜接所積累的區位優勢,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
與此同時,不少專家認為,小虎們要為中小型“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創造優越環境。“四小虎”的突出特點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優越,下一步要關注對新興產業和未來技術的培育和引導,吸引科技人才參與產業創新創造,培育好未來增長點和良性產業生態。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